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宫旧藏宣德炉

(2024-05-29 17:18:51)
标签:

香道

香炉

宣德

铜炉

旧藏

分类: 香道清供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38 蚰龙耳圈足炉 清 二级乙

本文所指大明宣德炉,包括了宣德年制、宣德款,其中也概括介绍了故宫器物级别的定级标准,仅供大家学习参详。

一、冲耳乳足炉款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15 冲耳乳足炉 明 二级乙


圆形,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铸造细腻。附双层云足铜座。

级别:故宫器物级别是早年按照故宫博物院文物定级标准定出。这个标准涵盖很多内容(如年代、珍稀度、品相、完整度、研究价值等),但是对于宣铜器来说,则基本上是以年代的早晚为参照。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假如文物的时代定得不够准确,那么由此给出的文物级别的准确性也会受到极大干扰。从实物观察本类八十一件故字号冲耳乳足炉中,一些定为二级乙、三级的器物,无论造型、款识,还是包浆、品相,都不输于身居二级甲的两件。


清宫旧藏宣德炉


通高17.8厘米,口径20厘米,重2.78千克,清宫旧藏(珠一七九,原藏皇极殿正殿、西庑、南庑)。

款识:“减地阳文”是指把款识笔画周围挖下去,以使款识笔道相应凸起的一种专称。宣铜器的款识绝大多数都属于这种情况。如前述编号故142844器无疑明代特点浓厚:铸款,且无刀修痕迹,“德”字为无一横(德字心上有一横的写法,本类共有十七件,而这十七件器物并不具备明代特点)。

铸造:本器铸造极精,无论眼观或手感均细腻濡润。

器型:冲耳必对应三乳足,这是故字号宣铜器的特点。在这里特意点出,是因新字号宣铜器有所例外。

二、冲耳乳足炉款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12 冲耳乳足炉 二级乙 明


清宫旧藏宣德炉


通高6.7厘米,口径8.6厘米,重0.255千克,清宫旧藏(祥八四,原藏咸福宫)。

圆形,饰片金。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装饰:冲耳乳足炉全部光素无纹饰,但个别器物以金作装饰,如本器。

三、冲耳乳足炉款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865 冲耳乳足炉 三级 清


通座高10厘米,口径9.7厘米,重0.522千克,清宫旧藏(吕三八五七3-2/3,原藏养心殿)。

圆形,口下饰有金片,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器表有冰裂纹,附云足铜座。

装饰:本件的表面有冰裂纹,是铸造时未及完全冷却,连带范具急速入冷水造成的。

四、冲耳乳足炉款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87 冲耳乳足炉 二级乙 明


清宫旧藏宣德炉


通高7厘米,口径9厘米,重0.333千克, 清宫旧藏(留平58433,古物陈列所留平文物。所谓“留平”,意即故宫博物院前身古物陈列所时期,收藏的来自于沈阳故宫和承德皇家园林的文物。)

圆形,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德字心上有一横,附木瓶、黄料盒各一,盒底款“乾隆年制”。

附件:本类故字号八十一器中二十二器有附件,基本是炉、瓶、盒三件套,多数配有铲、箸。而本器除附有木瓶外,还配有黄料盒,盒底款“乾隆年制”,非常珍贵。

旧藏信息:另外如“餘九三”等,则是指清宫旧藏的老号,数字前面的字样代表这件文物在宫廷里原本的安置地点,如“餘”就代表敦本殿、毓庆宫,说明这件铜炉曾在上述两个地点中的某一处安置过。

五、朝冠耳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64 朝冠耳三足炉 二级乙 明


清宫旧藏宣德炉


通高6厘米,口径7.7厘米,重0.272千克,清宫旧藏(留平58159,原藏常山峪行宫)。

圆鼎形,朝冠耳,束颈,三兽足外包三分之二状,内空,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德字心上有一横,附黄条“常山峪小铜香炉”。

铸造:清宫旧藏器中,宣德款朝冠耳炉竟只有三件(在此举其中两例),较之冲耳炉不成比例。这三件铜炉在工艺上有个共同点,就是它们的足都是内空的。其中故142764器足内侧部分没有合缝,留有约三十毫米的空隙,这种情况在明代宣铜器足部会有出现。

旧藏信息:“留平”字样的老号代表这件器物来自于紫禁城外的皇家园林或宫殿,而其黄条文字也恰好印证了这点。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率领八旗军北巡。在北巡过程中寻求“习武绥远”的固定狩猎场所,被选中的就是木兰围场。因木兰围场距京师遥远,朝廷大小一干官员前去秋猎非常不便,所以从康熙四十年至乾隆年间陆续建了一些行宫,常山峪即是其中一座。

六、朝冠耳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63 朝冠耳三足炉 三级 明


清宫旧藏宣德炉


通高10厘米,口径10.5厘米,重0.812千克,清宫旧藏(餘一四七二,原藏毓庆宫、惇本殿)。

圆形,三兽足内空。颈饰六个圆涡纹,朝冠耳内卷饰条纹。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器型:故142763器朝冠耳上部的走向是内卷而非常见的向外卷,令人诧异。

七、桥耳炉

(一)桥耳乳足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896 桥耳乳足炉 清 三级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896 桥耳乳足炉 清 款识


圆形,乳足,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肌肤细腻,铸造密实。

铸造:清宫旧藏二十二件桥耳炉中,几乎各占一半,在外表上存在明显不同—锈蚀严重或光鲜漂亮(起码无锈)。在同样的使用环境下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答案是铸造工艺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本器为例,器表细腻,决无任何气孔,显示了极大的铸造密度。唯以此作基础,长时间的烧香、烘炭不但不会令器物外表阴暗晦涩、锈迹斑斑,反而会使器表愈加光润鲜活,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生命力。

(二)桥耳低脚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900 桥耳低脚炉 清 三级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900 桥耳低脚炉 清 款识


圆深盘式,三足呈铜泡状。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无锈。

器型:桥耳乳足炉是常见的器型,清宫旧藏桥耳炉也是以此为主。但桥耳锥足炉和类似于深盘式的低脚炉,在旧藏器中仅五件,非常难得,例可见本器。

八、蚰龙耳炉

(一)蚰龙耳圈足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45 蚰龙耳圈足炉 明 三级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45 蚰龙耳圈足炉 明 款识


簋式圈足,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颜色清晶。

(二)蚰龙耳圈足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38 蚰龙耳圈足炉 清 二级乙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38 蚰龙耳圈足炉 清 款识

 

簋式圈足,光素,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极重。

(三)蚰龙耳圈足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68175 蚰龙耳圈足炉 明 二级乙


清宫旧藏宣德炉
168175 蚰龙耳圈足炉 明 款识


蚰龙耳,圈足。光素,但却有流光溢彩、变幻纷繁的视觉效果。器外底有减地阳文篆书“宣德年制”。皮色极佳。

点评:蚰龙耳炉也是宣铜器中常见器型,三十五件在故字号铜炉里占据不小的比例,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器型统一规范。以上所示这三件值得关注:故142745(蚰龙耳炉(一))器表无皮壳,只有一层浅薄而透明的包浆均匀覆盖表面。下面黄澄澄的铜本色映透出来,在光线下显得晶莹暖润。触感灵动。明代铜炉具有这种效果,除精密铸造外,长期把玩当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其老号显示原安置地为养心殿—清代历朝皇帝的住所,可以想象此器必有过一番不同寻常的经历。

142738(蚰龙耳炉(二))器很重,经测量其壁、底厚度皆如常器,但重量却比同样大小、甚至略大的器物还要重上两倍。说明内部重金属成分或铸造密度不同寻常。

特举新字号一例—新168175,其皮壳莹润美丽,绝对值得多书几笔。器表透明层似瓷釉并有一定深度,其间散布着高低错落、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金色亮片。炉体稍转,亮片的边缘会改变形状,而彼此的叠压关系也会随之变化……这种动态光芒竟具现代激光全息的光学效果,非常奇妙。

九、狮耳炉

(一)狮耳鼎式柱足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11 狮耳鼎式柱足炉 明 二级乙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11 狮耳鼎式柱足炉 明 款识


鼎式,狮耳,束颈,三柱足较高,足内空。器表饰点金。灵芝形玉盖纽。器底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附紫檀木盖。

器型:狮耳炉型制多变,仅口部就有直口、侈口、平口、凸口四种,足部和器身造型变化也很多。故142711器的整体造型应属仿古彝器类,唯狮耳与鼎式不合,暂归此类。

(二)狮耳侈口兽足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61 狮耳侈口兽足炉 明 二级乙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61 狮耳侈口兽足炉 明 款识


簋式圈足,上半部逐渐外侈,三兽足。光素。器底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旧藏信息:本器原藏钦安殿,钦安殿是故宫仅存的明代道教建筑,清代仅添加了个别塑像,内部陈设和器皿至今未有大的改动。因此这种侈口狮耳兽足炉的造型可作为明代宣铜器的参考标准。

(三)狮耳衔环方盖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854 狮耳衔环方盖炉 明 二级乙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854 狮耳衔环方盖炉 明 顶部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854 狮耳衔环方盖炉 明 款识


长方委角式,圈足,有盖。盖饰镂空双龙凤纹、云纹,盖钮为云龙造型,龙鎏金;腹饰一周龙、海兽及海水纹;鎏金狮耳衔环;圈足饰鎏金莲瓣纹。器外底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四)狮耳侈口方炉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80 狮耳侈口方炉 明 二级乙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80 狮耳侈口方炉 明 狮耳局部


清宫旧藏宣德炉
142780 狮耳侈口方炉 明 款识


长方式,口平侈,束颈,双狮耳仆于口边及器腹,兽吞式长足中空。鎏金双狮耳;器腹左右两侧对饰鎏金双狮戏球;口边饰回纹;肩部莲瓣纹鎏金。器外底有减地阳文楷书“大明宣德年制”。

装饰:狮耳炉类顾名思义,耳部采用狮首造型,说明此式重装饰,纹饰花样多。而故142854、故142780两器已跳出常见的炉式,装饰也复杂异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