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盖碗避免踩坑的“四不买”建议

标签:
盖碗茶器购买避免踩坑 |
分类: 紫砂壶韵 |
周末在朋友的茶桌上,看到个玲珑盖碗,造型设计倒是很特别。
乍一看,还以为是极简风的瓷白碗身。但放在是光线下,立马能透出点点梅花状的图案。
原来,里面专门加入了镂空元素,做工方面费了不少小心思。但朋友在上手实测后,有些苦恼。因为那个盖碗的出水,并不是那么利落。
泡了岩茶,也泡过白茶,倾倒出汤时,茶水都会分流,断断续续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听到这话,仔细琢磨起来。往那个盖碗里面,先倒了少量热水,准备先温杯。然后,尴尬的一幕出现了。这个玲珑盖碗的合盖贴合性太强了,少量倒了热水进去,合盖之后,竟然能连盖子加碗身,一块提上来。
由于合盖时,紧贴性太强,反而不利于自由调整合盖开口。所以才导致了出水不够顺畅,倒出茶汤时,茶水会分叉。类似这样的小细节,很多新茶友在刚开始挑盖碗时,很少会及时关注。稍不留神,就选到了好看但不中用的问题盖碗。
为避免这种尴尬情况再次发生,以下这4类盖碗,买茶具时千万别再花冤枉钱了。
一、大盖碗
介绍盖碗容量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描述:“90-110毫升的盖碗,基本都是小容量的,适合单人独饮,三人以上的场合用盖碗泡茶,至少也要选150毫升的。”
在对方眼里,盖碗是买大一些更好,更方便泡茶待客。但可惜,这样的想法忽略了一大泡茶现实。即,容量超大的盖碗,不是人人都能驾驭。
盖碗的容量大,意味着碗口直径更宽。但凡手指稍微短一些,就拿不稳这种又大又宽的盖碗。
容量加大,意味着同样是注水接近碗沿位置,合盖拿起盖碗时会更重。
实际泡茶出汤时,大盖碗比较考验泡茶人的手腕劲。稍微一下没拿稳,立马打翻了碗,这下造成的损失就可太大了。
从实际泡茶感受看,盖碗容量买太小、买太大都不合适。一般建议入110毫升的标准盖碗,更适合大众。
哪怕在场有三人、四人喝茶,泡出来的茶汤,也能足够分配,前提是每人面前摆放的品茗杯容量别太大。每人匀分小小一口,以供小口细品,刚好适合。一味坚持要选150毫升以上的大盖碗,反而会带来诸多不便。
且不说,容量贸然增大后,容易出现拿不稳、泡茶烫手、失手打翻的风险。内部空间过分宽敞的大盖碗,聚香效果偏弱。还需要酌情增加投茶量,才能避免茶汤风味被过分稀释,不如标准容量的盖碗好用。
二、高盖碗
以多年亲测的泡茶效果看,目测看上去“矮墩墩”的盖碗,泡茶更好用。因为,器形敦实的盖碗,更利于保持平衡。将其平放在桌面后,哪怕轻轻移动桌子,也能保持平稳。换成是碗身比较高挑的盖碗,情况则例外。
之前在景德镇时,看到一家工作室的展品,有不少是超现实艺术风格的盖碗。说真的,单一釉色都做得挺精致的。并且,论外形美貌程度,也无可挑剔。
其中有一个,碗身细高,中间略又束腰的盖碗,看着倒是很有意思。买回去后放在置物架上展示,能引来不少关注。但从泡茶实用角度看,如此上宽下窄的盖碗,多少带有“美丽废物”属性。
这么高挑的碗身,意味着茶汤倒出过程很费劲。即便能快速出汤,碗底内部的少量茶水,在沥干时也要废不少时间。最后,由于整个碗身,上方偏宽,碗底偏窄。
这种重心不稳的设计,美则美矣,但万一平时摆在桌面上,稍微被人碰了下桌子,整个盖碗立马摔下来,这就糟糕了。
三、厚胎盖碗
适合泡茶的盖碗,厚薄要适中。
瓷质太薄的盖碗,比如,个别极致达到“鸡蛋壳”程度的薄款盖碗,特别脆弱。工价贵,产量少,成本高就算了。这种蛋壳那般厚薄的盖碗,怕磕怕碰,实在不算茶桌上的实用器物。
另一边,碗身太过厚实的盖碗,最好也别选。曾经有位新茶友,特意买了个厚点的盖碗。本想着,厚实的碗身能起到隔热防烫作用。殊不知,那个厚壁盖碗,上手刚用了没几次,就因为太烫手,被他失手打碎了。
这背后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
其实,与散热相关。
碗壁薄一些的盖碗,整体更轻盈、轻便、散热速度快。往里面倒入沸水后,合盖出汤,用三指握碗法时,大拇指和中指拿在两侧碗沿上,不容易烫到手。因为碗沿与盖钮,才是三指法盖碗泡茶时的“抓手点”,所以,这跟碗壁厚不厚,没有半点牵连。所谓的“隔热”效果,没有半点用武之地。
相反,还会受限碗身过厚,散热速度慢的影响,导致泡茶期间烫到手。碗壁厚实的盖碗,自身重量也会增加,类似于“负重跑”,会影响泡茶动作的灵便施展。万一在注水泡茶后,整个厚盖碗拿起来特别烫,无从下手。这倒不如从一开始,就先选薄一些的盖碗更实用。
四、玻璃盖碗
买茶具时,玻璃材质制成的器皿,价格亲民,风格百搭,简约实用,深受好评。比如,玻璃杯、玻璃大壶、耐高温的高硼硅玻璃煮茶壶、玻璃公道杯、玻璃品茗杯等,应有尽有,日常生活很常见。
唯独在选盖碗时,玻璃盖碗比较小众,基本不推荐使用。因为,玻璃材质的导热属性极强,单纯的玻璃在隔热方面不占半点优势。
当你尝试用玻璃盖碗泡茶,多试两次,就能知道玻璃盖碗因为泡茶易烫手,在茶具圈内很难混得开。
除了导热影响外,玻璃材质实在太光滑了……这种光滑细腻的质地,是优点,也是它的缺点。优点是,不容易附着茶渍污痕,方便清洗,不会吸附茶香。但缺点是,合盖之后容易打滑。
当你使用玻璃盖碗泡茶出汤,照常是留一丝月牙状缝隙,正准备倒出茶汤时。正在倾倒滚烫茶汤的紧要关头,合盖开口方向很容易“打滑”,猛然间开口角度增加,大量茶叶一并倒出。期间,还因为滚烫热茶“不可控”地激增式奔涌,而导致烫手。或者是,往茶盘里洒得到处都是水,看着乱糟糟的。
这一桩桩,一件件,无一不在证明玻璃材质的盖碗并不是那么靠谱。
一个好用的盖碗,要集齐这样的元素:容量适中,撇口大,厚薄适中。
收到新买的盖碗时,千万别嫌麻烦,先开箱验验货。哪怕手边没有泡茶,往空盖碗里加满水,试探一下它的出汤是否利落很关键。好用又顺手的盖碗,才能让你做到在快速倾倒茶汤时,茶水呈现优美的姿态,飞瀑直下。倒出茶汤的过程,没有半点卡顿、分叉。而是无比顺滑,使用体验感极佳。
还是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淘茶具,能否淘到高性价比的实用选择。只有自己试过之后,心底才能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