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召稼楼的来历

(2017-08-14 06:29:15)
标签:

杂谈

       现在的召稼楼在北宋时期还是一片尚未开垦的滩涂,直到南宋时期,中原地区的农民、士人、官员随同等南下到达召稼楼一带,正逢朝廷实行“垦荒之地,可免三年朝粮”优惠政策,于是决定在此开荒,至此正式揭开了浦东的垦荒历史。
       召稼楼是一个钟楼,每日敲钟是为了“号召散居在附近的农夫起来垦荒种地”,也因此钟楼的附近区域被统称为召稼楼。
      “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古诗句中的“召稼”二字,说的就是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的古代垦荒中心召稼楼。

       “十里晓烟破,数声召稼钟”,古诗句中的“召稼”,就是古代垦荒中心召稼楼,正是召稼楼的钟声唤醒了浦东大地。

  召楼古镇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浦江镇乃至上海历史上具有三大文化亮点:即“上海城隍秦裕伯”、“江浦合流叶宗行”、“教民农耕垦荒楼”。
  
      召稼楼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元代初期形成村落,兴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召稼楼也是汇流黄浦江、吴淞江的明代水利家叶宗行的故里。当地于元大德年间形成村落,兴起于明嘉靖、万历年间。明代工部右侍郞谈伦为激励父老不误农时,勤耕细作,多产丰收,特意命长子谈田在朋寿园东首建造了一座钟楼。从此,每日清晨鸣钟不止,逢天气有变时即鸣钟告示。钟楼题名召稼楼,以示重农礼耕。这一带就此人勤田丰,赢得四乡好评,因此人们将这里呼作“召稼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报恩桥的传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