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上世纪70年代,为了增强本国的威慑力,伊拉克当局千方百计地发展战略武器,包括以极低的石油价格来诱惑法国,让法军为其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经过其不断努力,法国、巴西等最后答应援助他建设战略武器。
按照当时的进度,伊拉克在80年代初就可以拥有自己的战略武器。这让以色列深感不安。为了消除伊军的威慑,时任以色列总理的贝京认为,必须将在建设中的反应堆摧毁,哪怕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受到国际社会谴责也在所不惜。

于是,他们很快制定了偷袭伊拉克战略反应堆计划,也称为巴比伦行动。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以色列与伊拉克之间隔着沙特和约旦国,该反应堆与以色列最近的空军基地也有1000公里。以军大部分的战机航程都达不到这个要求。
为此,他们选用了刚从美国购入的F16战机执行任务,并决定在途中进行一次空中加油。为了使袭击一击而中,以军进行了相似度极高的模拟实验。用水泥建造了类似反映堆的目标,让长途跋涉的飞行员多次轰炸,保证万无一失。

1981年6月7日,以色列将F16全部涂上迷彩和约旦空军标记,伪装为友机,顺利地通过了沙特和约旦防空,直抵伊拉克。由于敌军来得突然,伊拉克空军和萨姆导弹很久都没反应过来。在轰炸中,以军投入了16枚炸弹,将反应堆夷为平地。
仅仅3分钟内,它已经从地面消失了。在此次袭击中,以军没有损失一辆飞机,几乎是大获全胜。而伊拉克呢,则追悔莫及。不久后海湾战争爆发,面对规模庞大、武器科技化的多国联军,伊拉克想必也为曾经即将到手的战略武器而心痛不已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