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008年,趁着全世界瞩目奥运会开幕之际,格鲁吉亚派兵入侵南奥塞梯,在当地时间8月8日凌晨即控制了三分之二的南奥塞梯地区。在此情况下,俄罗斯军队当机立断进入该地区,对格鲁吉亚作战。
在战争开始之初,格军兵分三路,分别从茨欣瓦利的南、东、西三个方向发动袭击,使用了T72坦克、步兵战车,152毫米自行火炮等,加上空军苏25等战机的支援,用了约12小时就攻占了茨欣瓦利。

随后,其又相继攻占了乌比阿吉、布克、1134高地等地,整个南奥塞梯都处于包围中。接到命令后,俄罗斯第58集团军奉命赶往茨欣瓦利,进行支援作战。俄军以空兵火力和炮兵火力打头阵,配合坦克、装甲车和火炮等推进。
在俄罗斯装甲部队的三面挤压下,困守茨欣瓦利的格军无法得到支援,在退路已绝的情况下只能一路败退,向茨欣瓦利郊区地区转移。最后,俄军还将格鲁尼亚中部的交通干线控制,直逼格首府。

最后在多面受敌情况下,格不得不放弃南奥塞梯,在8月15日签订了停火协议。在此战中,格鲁尼亚军队在前期的表现还算可以,不过在俄军队的压制下,很快溃不成军。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刚成立的格军队装备十分落后,战斗力很弱,还是靠俄军一手训练起来的。
后来,格对俄罗斯在解决南奥塞梯问题上不满,与俄关系恶化,开始向美靠拢。911事件后,格军向美军开放了领空,与美进行合作,两者关系进一步升温。随后,美军与格军签署了培训军队和装备援助协议。不过经过培训后,它在强大的俄军面前还是不堪一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