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一直以来,美俄空军都非常重视预警机的发展,并在该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俄制A50和美制E3两款预警机。不过,虽然两国在研发上几乎同时起步,但一开始苏联认为其没有太大发展前景,因而让美国捷足先登。
原来,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爆发后,在美E3预警机配合下,以空军的F15、F16得以快速突破防空网,自己仅有数架战机被击落。反观其对手叙利亚空军却损失惨重,刚刚从苏联重金购买的米格21,几乎在战斗中损失殆尽。

当时,预警机作为幕后空中指挥大脑,凭借机体上方搭载的多普勒脉冲雷达,完全掌握了敌我双方的实时情况,在雷达400公里探测距离内,战场上空叙军战机一举一动都被它直接监控。
在此情况下,以军战斗机根据预警机数据链传回的信息,提前占据了有利位置进行攻击。也因此,战役结束后苏联人大为吃惊,于是加快了A50的研制步伐。最终,A50在198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其机体上方搭载的也是圆形雷达,低空探测能力甚至超过了E2。

此外,A50还在机头下方安装了地形测绘雷达,具备部分专业侦察机的功能。因此,从搭载的电子设备先进程度上说,后者相比前者基本上是平分秋色,但关键的一点是,A50是由伊尔76运输机改进而来,而E3的平台是波音737客机。
所以,舒适性上A50和E3就不是一个档次,而预警机在天空中执行一次任务,往往就是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恶劣的工作环境会让机组人员,战力大大下降。俄军虽有心改变这一现状,可受限于薄弱的民航工业,也只能继续凑合使用原来的平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