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军事博主军事杂谈军事杂谈博客军事杂谈微博 |
分类: 军事杂谈 |
上世纪70年代末,法国已经服役多年的两艘“克莱蒙梭”已经不能再用,于是其谋求建造新航母替代这两艘老舰。虽然“克莱蒙梭”航母是轻型航母,但当时法国人还是想建造一艘类似美国尼米兹级的战略巨舰,毕竟法国人也有深海蓝天梦。
不过当时法国密特朗当局的支持率不断下滑,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其不得不削减国防开支。于是新建航母被定调为中型舰船,并以反应堆为动力。当时法国准备建立2艘,一艘以法国著名军事家命名,为戴高乐号,一艘以大主教命名,为黎塞留号。
但由于国防经费紧张,黎塞留号从80年代开始建造,多次停工,至今仍在建设中。戴高乐号从上世纪80年代中开始建设,到1994年才开始建成,中间几经波折,其中由于经费不足,在动力设计上用了K15反应堆取代原先要用的航母专用反应堆。
由于动力不足,建成的戴高乐号航速只有30节,排水量为4万吨。当然其体型较小,但舰载数量并不差,大致可以容纳30到40架舰载机,加上舰船上的2个美式C13弹射器,一天可以发射起飞70多架次战斗机,基本满足作战需求。
整个戴高乐号是在削减军费情况下建造的,虽然法国人力求以6万吨的造价建造出美军10万吨航母的性能,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据了解,2000年,其首次执行远洋任务时,船的四个螺旋桨就有一个损坏,不得以只好打道回府,进行维修。
另外,在服役期间,其多次要回到船坞维护,比如在2007年,其被迫停航维修一年多,2009年,又停止服役维修半年多。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时,戴高乐号虽然发挥了海中空军基地作用,成功运载了北约各国的战斗机,但在战争结束后又多番进行维修。看来法国军队这次是省钱却不省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