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你,澄澈明亮——读汲安庆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

(2019-10-03 21:20:42)
标签:

怀抱生命的教育

汲安庆

石国梁

分类: 拙作书评荟萃

有你,澄澈明亮

——汲安庆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

安徽宿松经开区龙山学校  石国梁

有你,澄澈明亮——读汲安庆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

安庆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陪我度过了漫长暑假。

炎炎夏日里,或清晨,或午后,穿梭于灵性的文字间,行走在诗意的教育之路上,其乐无穷。我时常掩卷遐想:能够写出这样沁心脾的文字,该有一个怎样的冰清玉洁的世界

把握每一个教育细节,在细微处绽放精神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如此,他也把自己活成了一朵花。品读这些发出生命拔节之声的文字,如饮醇酒,或浓烈、或清润、或爽口,既给我们一线教师深刻的启迪,又唤醒我们随时可能麻木而茫然的心灵。

人生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意味着衰老。书中,《梦想年轻的标尺》一文,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汲安庆老师说,一个人衰老的标志不是白发的出现,不是牙齿的脱落,而是梦想的丧失,有梦想的人才会真正年轻。青春需要梦想,梦想元素不能丢弃,没有梦想就腐朽不堪这些话整日面对琐事的老师而言,一副清醒剂。梦想是一个人不断前行的动力可是放眼周围,大学毕业后还有几人怀揣梦想呢?不是在应试中沦陷,就是在物质生活的漩涡中随波逐流,而这竟然还有成熟的伪装庆幸的是,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虽也如陀螺超负荷运转,但好在有梦想引领,一直砥砺前行。即使梦想很微很小,一路跌跌撞撞,却一直没有放弃,我总憧憬:万一实现了呢!

犹记师范毕业的当年,学校安排我担任班主任工作。一开始还犹豫着,但是很快就适应,心中发誓一定要做出样子。期间,摸爬滚打,备课从最基础的做起,书上写得密密麻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备课本上还重新誊写。有时为了上一节课,可能会准备一个月。第一次上公开课《皇帝的新装》时,我几乎请教了学校的每一个语文老师,问学法,问教法,甚至一个表达符号的作用。那时学校很多领导都愿意把事情交代给我,并且会同其他人说:“把任务交给这小伙子,我放心。”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时,我真的很欣慰。其实,我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走得更远。为此,在工作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会反思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阅读汲安庆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读者不仅有思想的启迪,还会获得实践的方法。当下古诗文教学,对我们语文老师来说真的是一个软肋,教还是不教?教什么?怎么教?都是问题。还有对传统文化的传授,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可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我们总是为找不到出路而唉声叹气。读了《贵在灵魂的幸福遇合》一文后,我一下子找到了最佳途径,教学古诗文不再望而却步。汲老师告诫我们:古诗文的教学要找到师生精神生命的契合点,然后生发拓展,上下贯通。曾几何时,我们对古典文学的读法、教法,现在看来简直是亵渎。其实,经典就是经典,决不能开玩笑逗弄。

记得有人翻译《出师表》,很江湖化,于嬉笑怒骂中让学生轻松接受。但是美感呢?可以说是荡然无存。我也曾经在学生的笔记中发现过这样的情况。这种网络游戏化方式解读传统经典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如此所谓妙趣横生的讲解,拿古人开涮,实际上是有损文化的尊严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进入学生的身体,被灵魂吸收,否则永远只能是隔膜的,犹如水中影井中月,那是没有任何营养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诗文是灵魂的。有灵魂要有个体生命对话和开拓,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讲解和指导将文化变成营养学生真正吸收不能恣意妄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上。因为有灵魂的幸福合,一切都会成为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现行统编本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增加古诗文篇目,对我们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去引导孩子们正确解读,我们需要下一番功夫。

阅读汲安庆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还可以消除我们认识上的误区。细读《碎片化也能读出一片天》一文,我受益匪浅。汲安庆老师一反我们以前的一些认识,提倡我们要善于碎片化阅读。曾几何时,我们都认为碎片化阅读没有系统性,耽误时间,要读原著读经典,哪怕是囫囵吞枣,不要去搞什么碎片化阅读。而汲老师认为我们应该要善于碎片化阅读,不能一棍子打死,要以我们自己的视角来看待。其实接受知识,扩大视野,提高知名度,提高我们的思想高度,还真的需要碎片化阅读。多渠道掌握的知识可以被净化可以被整合让灵魂有力量的东西。

只要潜心向学,辩证吸纳,碎片化阅读一样可以积淀学养,决不能只依赖于整本书阅读。生活中,我们不是常常进行着碎片化阅读吗?你看电视看节目也是一个片段,你参观遗迹也是碎片化阅读——大阅读的概念。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去尝试。这时候我们就要利用碎片化阅读,多渠道拓展我们的视野。我们得到信息有很多途径,不可能真的是就是说读一个东西总是从头读到尾

实际上,读《怀抱生命的教育》中的每一篇文章,总能让人回味绵长。汲安庆老师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们大家每天做的事,但听汲老师的诉说,恰如心灵小曲,又如邻家大哥的温馨提醒,能滋润我们快要干涸的心田。

浮躁之风盛行的的今天,我想对于教师的心灵建设来说,汲老师的守望坚守极为难能可贵。它如一缕阳光,穿过阴霾,把人性照亮;又如一枝寒梅,任天寒地冻,也将澄明清浅的香气奉献给人间

遇见这样的书,心灵岂能不澄澈明亮?

有你,澄澈明亮——读汲安庆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

注:本文发表于2019年9月21日《安徽日报》“宿松周刊”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