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倾情:使自己再生如神明——读汲安庆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

(2018-11-08 06:22:02)
标签:

怀抱生命的教育

汲安庆

大夏书系

自永军

云南教育

分类: 拙作书评荟萃

http://s14/bmiddle/006Hj73Vzy7p1F6OfdX0d&690

自永军,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8年8月参加工作,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云南省大理州弥渡一中,云南省中学骨干教师、弥渡县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弥渡一中教科室副主任 、弥渡县教师专家库成员、《语文周报》特邀编辑,曾多次到省外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并上公开课。在《班主任》《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知识》《云南教育》《教学考试》《教育周刊》《学习周报》《语文周报》《中国教师报》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认识安庆老师源于他在《中学语文》QQ群所开的一次讲座以及后来微信群、QQ群中其他老师不时转发的一些他的文章发现汲老师对中学语文教育有着比较专业、深刻的研究主动在QQ群中联系汲老师竟然热情回复。那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刚好需要寻求另一种突破,非常需要大学教授的专业引领指导我们在网络上一来二往,慢慢地也就熟悉了。对汲老师更深、更全面的了解,还是读了他的大《怀抱生命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在阅读过程中和及时交流。

该书自序《我生命中的三种重要意象》人震撼它是汲老师心路历程的一种写真我认认真读了可以说,这是我读过最励志的文章。

第一个“春蚕”意象有新意,形象生动心无旁骛,化整为零,一个人有蚕食精神和行动,再多事务,再大的困难,只要有时间保障,都能做成。汲老师从“学渣”到“学痴”的转型说明了一切。联系自己,从中师毕业一直到参加自学考试取得本科文凭也是如此。后来教高中语文,在个人教研上也是这样一点一点深入的。

汲老师交流,他说中学执教时,我是将自己定位为一位优秀的学者型教师。到了大学,我将一流的学者,作为自己的心像来追求。所有的心像,其实都是为这两个核心心像服务。我所能做的,就是向着心中的优秀形象不断迈进。日新月异,定然能走向强大。这也可以说是春蚕意象另类表征,或者说春蚕意象是对他人生理想的一种践行。

第二个意象“沙漠玫瑰”。即使身处困境绚丽绽放的信念也绝不丧失。汲老师不也是这样的吗?冷嘲热讽,排山倒海的琐屑,都没有阻遏他追求卓越的决心。这启示我:劣质的工作环境,我们或许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发展自己。汲老师鼓励我,“与优秀者为伍,即使身在偏僻的山区,也会站在学科领域的前沿”。这不正是沙漠玫瑰精气神的体现吗?将困难转化为教育资源,找到自己的作为点像沙漠玫瑰绽放自我生命的美丽是迟早的事

第三个意象“马虻”,这个比喻非常新鲜。“马虻”的叮咬精神,使自己不断走向强大。叮别人,得有思考,得学习,得要资本;叮自己得有勇气,有胸怀,有智慧。自我否定是最难的事,可是汲老师做到了——叮咬自己的教学,自己的文字,自己的学养。反观自己,我的叮咬精神在哪里?别人不愿上公开课,我来上;别人不愿意写文章,我来写;别人不愿意参加培训,我参加;别人不愿意吃的苦,我来吃;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我来做……

原来,我在不知不觉中也有这种马虻精神啊!只是不够自觉,不够享受。生命拔节,需要的是倾听自我成长的声音声音就在自己寻找的精神力量中多日来的困惑一下子由此涣然冰释!

http://s3/bmiddle/006Hj73Vzy7p1Fc3joe72&690

全书分上下三编,上编迷恋生命的成长

其中,营造阅读的化机》一篇颇富启发阅读的重要性就像盐巴之于人,可是我们不能直接吃盐巴,得将之融于各种食物中。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无声之教让学生爱上阅读是智慧之举。《嫦娥到底看到了谁的面影》告诉我:文本解读不是照本宣科,不是硬邦邦的告诉,更多的是启悟,是体验,是发现教育之靓,在于发现》将语文与生活有机联系,将学生管理和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真是一片化机。语文老师当班主任有一定优势,可是有多少人能发挥这种优势呢?淑女,还是懒猪“屠戮希望”的比喻非常形象,汲老师如实记录了当下好多老师和家长常做的蠢事,在爱的名义下,轻描淡写地就屠戮了孩子的希望,读后真的令人凛然而惊。《爱的回响》打开学生想象,触及人性真善美,这是语文课的魅力所在,可惜平时我们过多的是说教,是一个劲地传授知识点,独独将“人”的培育了。《梦想,年轻的标尺》是一篇非常好的励志文心若在,梦就在,人不老,只因心有梦。可是,反观现实,多少语文老师还有青春的梦想和激情呢?一个无梦之人,又怎能润泽别人的梦想和激情?

读完上编,我在想师者,平凡之职,快乐在哪里?生命的成长是需要相互取暖,相互唤醒,相互润泽的,可是自暴自弃装睡的生命我们该怎么面对?这些老师们头疼的问题,汲老师其实也遭遇了。可是,与怨天尤人的我们不同,他迎难而上,并全身心地融入了,于是他创造了一个个铁树开花的奇迹

中编诗文里的生命课有一篇文章叫《贵在灵魂的幸福遇合》写得极有深度。当下抛离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另起炉灶进行生硬传统文化教育现象非常突出针对这一现象,汲老师的批评很有道理——不讲方法,不知遇合,一味地架空分析,抽象说教,导致本应圣洁、温暖、有力的“传道”,变得越来越虚伪、空洞而令人厌恶了,而偏于审美的言语表现之道、之技、之境,更是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的古诗文教学中,有多少这样的硬教育、空教育啊!不要一味指责世风日下,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真的该反省一下教师自己:我们的教育是否真正实现了古今打通,中西打通,学生生命与其他生命的打通,做到了真正的灵魂遇合在《“我”是我的天堂》《本乎性情的“直教”》等文章中,汲老师痛批应试教育。我们现在的困境是每个师生个体都无法抗拒应试教育,只能顺应。但许多人也就止于应试或应世,冲破应试教育,注意应性,寻求生命拔节是汲老师的主张,也应成为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奋进的方向

《碎片化,也能读出一片天》一文说出了我的心声抱着吸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心态,竟也从大家不屑的碎片化阅读中获得了不少益处”“只挑感兴趣,有营养的内容阅读,余则一扫而过,或直接跳过,碎片化阅读怎么会伤到自己呢?只要心灵完整,再碎片的东西都可以被整合;只要心灵纯净,再污浊的东西都可以被净化。原来,我和汲老师一样,也为许多平凡的教育小事痛苦过。我的手机上也收集了许多微信公众号,我也有许多教育教学类QQ群,并不拒绝碎片化阅读。本以为这种低端的阅读方式会遭人耻笑,没想到汲老师也在实践,所以我在想:真正的学习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不仅阅读方式如此,阅读对象更是如此,可以读书,读报,读影视,读社会,读自然。有心向学,一切皆有可能。

  该书的下编《教育热点中的生命沉思》。

竞争,可以再生如神明一文告诉我们:多少人困于狭隘竞争中,能够有大气度、大格局竞争眼光的领导和学生太少太少但不管竞争环境如何恶劣,们都应该保持初心,因为竞争的大道其实正是汲老师所说的那样——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战胜自己,使自己再生如神明,竞争的结局应该是努力走向“非零和”,绝对不是你争我夺,你死我活的搏杀,更不是堕落为践踏别人、残害别人的野兽!理解汲老师的呼吁。

《谢师,何必单恋一次宴》很有现实的思考意义对师长的感恩不在一次宴席,而在平时的点点滴滴,通过奋发努力,以更好的学业水平向老师报告。读了《批判性思维:在伏、立之间穿梭》一文感觉和汲老师对比,在语文专业成长的方面思考太肤浅了,自己的思维总在一个层面,对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看似花团锦簇,其实是停滞不前。

在下编的选文中,汲老师展示了几则学生对他的评价。看学生评价,可知汲老师深受学生欢迎。这不禁又让我再次回看了多年来不同学生对我的评价,学生就是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面镜子。为何许多人有职业倦怠,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能从平凡的小事中酿出快乐来。重视学生的认同,应该成为每一位老师的天职,也是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良心!

从事教育工作,是敷衍了事,还是和校长讨价还价,或怀着精品意识,追求生命的极致之美,让自我再生如神明,汲老师《怀抱生命的教育》一书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哪怕明知是在做一件没有“好结果”的事,依然要怀抱生命的激情,充满信心和力量去践行这样,让自己的言语生命进入日新月异的境界才有可能

汲老师作为大学教授,有过中学语文教学经历,非常难得。特别是和“问题生”打交道的一个个生动事例,令人启发多多。读完全书,我发现汲老师也有感性的一面,他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往往触及学生心灵,能顺利打开学生心门。美是在理性走向感性,感性走向理性的双向互动中产生的,汲老师做到了!

从案例研究角度看,每天发生的教育故事,尽可能记录也是一种资料保存再次或多次研究蓄势,汲老师这方面做得很好。和李镇西老师一样,几十年前的教育故事,记录得那么详细。看来,好多优秀教师都有这样的好习惯,优秀是相似的。汲老师的更加突出之处是,教育案例都成了他学理性反刍的资源,因而开出了许多思维之花,却又散逸着爱的清芬,令人神清气爽。

期待汲老师有更多关于语文教育的专著问世!

 

http://s10/bmiddle/006Hj73Vzy7p1Fk062l89&690

【注:本文发表于《云南教育》2018年第11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