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朝故事连载二: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预谋吗?

(2021-08-07 17:54:34)
标签:

历史

文化

杂谈

分类: 历史
      这世上没有一夜成名,一切都是过去积累的结果。赵匡胤跟着柴荣屡获战功,柴荣对他很器重。在统一北方的战斗中,赵匡胤有勇有谋,不怕死不怕难。三十岁,赵匡胤被任命为节度使。
 
      节度使权利很大,掌握一个大区的行政、军政、财政等,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者军事长官。

      和朱元璋一样,赵匡胤可是有能力有抱负,最重要的事他们都敢于拼命,敢于付出,有豁得出去的精神。能力施展出来,赢得领导赏识。

     柴荣驾崩后,赵匡胤逐渐掌握后周的军权,你说他没有预谋想要当皇帝是不可能的。但是柴荣做皇帝时还是深得民心的,赵匡胤想取得皇位需要让事情合理化,最好别动刀动枪的,最好是智取。

     智取先看客观条件,柴荣驾崩后,周恭帝柴宗训继位,只是他太小了,才七岁。小孩子能抗的过这些大将的有几个?除非身边有得力的支撑,当时的太后也是软弱没主见,这么一大块肥肉怎么能不被惦记呢?
    
     这时候辽国又要大举进攻,太后不知道咋办,问宰相范质,宰相就是出主意的,范质觉得赵匡胤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赵匡胤不能立刻答应,他有他的盘算,说兵少将寡不够用,目的是要军权,范质只好答应。

 要了军权,有权调用全国兵马,赵匡胤带着兵马出发,到了河南封丘陈桥驿。这时候,宫里那边流传一句话: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太子。点检就是赵匡胤,御前都点检是个职位,相当于宫里皇上身边护卫队的队长。以前这个职务是驸马张永德的,后来赵匡胤接任了。这里也有故事,以后再说。

宫里传的那么热闹,赵匡胤这边该干嘛干嘛,干嘛呢?就是发动了兵变,似乎是被拥上皇位的,手下都说皇帝年幼,撑不起事,应该咱们这头儿当皇帝,然后赵匡胤他弟赵光义就给他哥披上了黄袍,他哥那会喝醉了,谁信呢?

一出好戏结束,就是回家正式通知小皇帝下台的时候了,赵匡胤不想杀戮,希望和平接任,告知手下们不能伤害小皇帝和太后,对大臣们也不要下手,更不能烧杀抢掠。
 
就这样,赵匡胤成了皇帝,建立大宋王朝,因他之前被封节度使,给分的地方是河南商丘,所以他选择定都河南的开封。另外,他给下台的小皇帝封了个郑王,估计是只要不闹事,有吃有喝的养着你。

这个操作很像《陈涉世家》,陈胜吴广为了发动大泽乡起义,也是自我炒作,在鱼肚子里放个帛书,写着:陈胜王。夜里让吴广点着篝火,像狐狸一样嚎叫:大楚兴,陈胜为王。第二天,其他人看到陈胜,眼神都不一样了。看来这种制造留言,引发骚动的方法是真的好用。

赵匡胤会用,陈胜会用,连大画家毕加索也会用,毕加索刚从西班牙到巴黎时,是个默默无闻的画家,他为了引起注意,雇了几个学生去各大画廊假装要买画,问有没有毕加索的画。画廊老板都不知道毕加索是谁,但是反复被问起,自然也对毕加索产生了兴趣。虽然还没有看到毕加索的画,但是名声先出去了,锚定效应立马凸显,很快市场上都开始议论毕加索,这对毕加索在巴黎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大宋朝就这样建立起来了,宋朝是文化和经济发展很迅速的朝代,宋仁宗更是深得民心,宋朝可以讨论的地方很多,未完待续,感谢阅读,我是梦文。宋朝故事连载二: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预谋吗?

宋朝故事连载二: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是预谋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