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观察、分析及推进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20-10-26 14:20:42)
标签:
教育 |
国内现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必须要 “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区域活动这一形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丰富的操作材料,允许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材料、内容、主题和同伴,让幼儿按自己的发展速度、学习节奏来进行探索,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彰显幼儿的个性化学习,有益于培育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可以说,区域活动具备了自由、平等、愉悦、超功利、创造等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特征,符合幼教改革精神。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贯彻,尊重幼儿在游戏里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成为教育者的共同理念。教师在全面推进区域游戏的过程中, 越来越重视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与分析,但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观察与分析存在许多问题, 如在观察与记录中教师的语言描述和文字表达较为笼统, 以至于活动后对自己的记录无法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 也就谈不上后续的有效支持。在区域游戏中要观察什么?观察并记录后又怎样分析?分析后应该怎样合理推进?这些问题给部分教师带来困惑。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借助开展《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观察、分析及推进策略的研究》,探索着更加符合《指南》精神的区域活动形式。
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提高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游戏的推进能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巨大挑战。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也是教师扎实教育工作的基本功。在区域活动中,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和分析解读幼儿行为,能让教师及时追随孩子的需要,实现教育的目标,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
2.
区域活动以它独特的形式呈现在主题课程活动中,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能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们可通过充分的观察,对幼儿活动进行正确的判断,进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研究目标:
1.
2.
3.
4.
5.
研究内容:
1.以幼儿园表现性活动区即角色区、美工区、建构区和表演区的游戏为切入点,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理论联系实践,研究如何进行区角游戏的观察。即:为什么要观察?观察什么?怎么观察?
2.在实践中研究中发现更快捷简便有效的观察记录方法。
3.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解读幼儿游戏行为,分析幼儿游戏行为所呈现的幼儿发展现状、成长需求、个性特点等,探寻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推进策略。
研究假设:
1.
2.
创新之处:
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行为有了更为具体的参考标准。
研究思路:
以幼儿园表现性活动区即角色区、美工区、建构区和表演区的游戏为切入点,通过理论培训,聚焦幼儿园常态化的区角活动现场,将现场观察与及时研讨相结合,让教师学习观察、分析与推进的策略。
研究方法:
1.
2.
3.
4.
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2020年4月——2020年7月)
(1)创设完善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硬件环境。
(2)搜索、梳理、比较国内外相关理论资料,了解实施现状,反复推敲课题计划,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内容,与课题组成员深入讨论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步骤,确定课题研究工作进度和阶段目标。
2.实施阶段(2020年8月——2021年6月):
在这一阶段,课题成员对区角游戏中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与指导,并及时进行记录和分析。在实践中运用教育理论解读幼儿,研讨、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寻找能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指导方式。在此期间,课题组定期进行案列分享,共同运用教育理念解读幼儿行为,指导教师认识观察分析推进策略背后所蕴含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3.总结阶段(2021年7月——2021年9月):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和案例,展示成果,请专家对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鉴定,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