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作文课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3Holidayfun
(2019-06-03 11:07:46)小学英语作文课案例教学
——案例分析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3 Holiday fun
常州市延陵小学 袁苏君
一、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如何用描述性的语言,结合一般过去时的语法,有条理、有逻辑的语言介绍自己过去的假期生活。在以往的教学中,拿到这篇文本,我们通常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通过问题: Where did you go? What did you do? How did you go there? 等一系列问题来讨论自己的假期生活,然后把这些语言组织成一个小语篇,形成一篇小作。但是在这种教学下,学生都是被老师牵着走,都是在以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思维。这样学生对此类文章写作缺乏整体结构意识,并且存在各种语序和语言表达的错误。而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小组阅读存在典型错误的范文,并在阅读过程中,利用合作的力量找出各种学生日常写作的错误。努力跳出教师主动提问、学生被动阅读的传统模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学生的对于文本的问题在学中体现,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直观面对学生问题,基于学生问题而展开教学。
二、案例过程
(一)阅读短文,自主质疑
T:Just now I told youI read an interesting article yesterday. Do you want to read it?
由我读的一篇有趣的文章作为引子,引起学生一起阅读的兴趣。让学生阅读前言部分,并询问学生想知道关于Jack假期生活的哪些内容。
教师设计该环节的目的是想改变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形式,而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主动思维,主动关注文章的核心内容。学生能提出很多问题,教师将这些问题按顺序板书下来。
(二)小组合作,发现问题
T:Jackwrote sth. about his holiday. But he is not good at English. Can you help him?
接着小组内互动交流,帮助Jack找出他文章的问题所在。
(三)探究体验,解决难题
在小组的力量下,对同一句话的修改,不同小组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并且后进生对于句子出现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否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说,要找出这些错误有一定的困难。
例如:原句Then I and my family do a lot of homework. 有的小组会改成my family and I; 有的小组能改成I help my family do a lot of homework.这种改法也是我之前没有预先想到的。
(四)知识迁移,推广运用
在此基础上,我布置了一个新任务,重新给出两个人物,他们在英语学习上也有一定的困难,请选择一个人物帮助他们完成写作。让学生运用总结提炼的问题以及根据范文,尝试进行写作。在此活动中,学生进行了知识的迁移,逐步解放自己,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养成良好的英语思维能力。
三、
第一,为引入文章正题,引导学生自主设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由教师想让学生知道变为学生自己想知道,在复习一般过去时的特殊疑问句的同时,也为下面的活动做好铺垫。
第二,出示主人公的存在语法和句式结构等问题的文章,这些错误也恰恰正是学生平时存在的共性错误。创设情境,告知学生主人公不擅长英语,需要学生们的帮助。在经过小组讨论再全班反馈,找出错误的同时说出修改的理由,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这样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同时也是提醒学生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第三,最后在修改好的基础上,回答板书上的问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规范性用语的印象,并且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涉及此类话题时可以谈论的内容。
第四,接着引导学生梳理与整合,依据黑板板书总结在写这类文章时,文章大体要分为几部分以及每一部分的内容。观察细心的学生通过板书和范文的结构,立马能理清文章脉络以及每部分应该包含的内容。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打开,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提升了思维的层
次。
四、结论与讨论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学中突出了以下特点:
(1)
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学生预设和猜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为学生提供了一篇大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存在通病的范文,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力量,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发现问题。
(2)
在修改文章中,对于难点动词过去式学生有了很好的突破。文章同时还出现了语序、表达以及用词上的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小组的力量都能被一一找出。这些问题其实恰恰都是学生日常所容易犯的错误,往往都是他们在写作中的共性问题,通过最后全班交流总结同学能够发现并改正这些错误。最后为了提升能力,教师布置新任务,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收获进行类似文章的练笔。
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人”的培养,而“游戏精神”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注重了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在体验、合作、分析、解决问题中运用知识、培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人文精神。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将各单元整合,将知识重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精神,最后真正做到知识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