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分析——读书心得体会

(2020-12-11 18:52:55)

【摘要】小学数学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计算学习是贯穿始终的,计算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水平,计算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课标》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学力要求。

 

【关键词】计算;概念;算理。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计算学习是贯穿始终的,计算水平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水平,计算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状况。但在计算过程中,错误也不可避免的经常发生。因此,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从长远看,生产、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学会计算终身受用;可就目前而言,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不容乐观,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更是面临尴尬局面。大家不妨分析一下每学期各年级考试的试卷,有关计算的分数所占的比例很大(70%),而学生计算的失分率却非常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会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曹培英在《计算数学》中,将计算错误的类型划分为:1、口算错误;2、方法错误;3、其他错误。顾利红在《学起来容易,做起来总出错——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思考与对策》中提出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1、学生视觉错误造成计算错误,2、已有强信息的干扰因素让计算出错。3、数学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引起计算错误。4、不良计算习惯的影响。”洪国明在《找准根源对症下药——小学数学计算中的错误归因及防范》一文中,提出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是:“1、概念、法则模糊不清。2、基本口算不过关。3、感知不确切、不完整。4、注意力发展不完善。5、短暂记忆较弱。”

二、原因分析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课标》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学力要求。小学生在计算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我们先系统的学习和深入地研究,探究出原因,然后想办法来解决。首先,把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进行归类,可以分为:

知识方面的原因:

1.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小学数学高年级计算中,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引起的,因此概念不清,算理不明是导致计算错误的常见原因。许多学生在拿到计算题目时,运用错误的概念和算理,又怎么能把题目做对呢?而数学基础的概念和法则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口算和笔算能力欠缺。

口算是加强计算水平的好方法,口算不用纸笔,在心里计算,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经常练习口算,可以增加对数字的敏感度,还能锻炼大脑的思维能力,对今后数学的学习大有益处。而笔算出错的一个重要原因往往是由于口算不熟练,例如小数加减法中关于进位加或者是退位减的时候,错误就出现了。有些学生乘法口诀背的熟练,然后在计算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时,进位和试商也常常出现错误。

3.思想上不重视,技能上不成熟。

很多学生认为计算题不过是算算数,不需要动脑筋。正是由于他们在思想上不重视,因此常常导致他们在计算方面的不认真,潦草马虎。常常会出现抄错题、写串行、加法写成减法等等一系列低级错误。我们知道,数学计算题可不仅仅是算算数那么简单,还有一定的算理和算法在里面,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通过算法的应用,才能掌握知识。而计算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时期有组织的训练,由于学生不重视有方法的训练,所以,学生在拿到一些题目后,一时间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4.已有思维定势干扰现在做题

思维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思维定势对于知识来说是个双刃剑,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的定势则可以阻碍知识的迁移。而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例如,45+55÷5,由于前面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就很容易忽略掉55÷5,而先算45+55,而正确的计算顺序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非知识方面的原因:

1.感知粗略

小学生的感知发展还不完善,发展不平衡,学生之间也存在个别差异。题目中的数字看漏、看错、抄漏、抄错是经常的事情。

2、信息干扰

小学生做题目的时候,会被题目中的干扰信息难住。学生会对颜色艳丽的东西更加关注,会对图案比对文字更加关注,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3、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一旦不集中,就会抄错题、看错题。由于小学生年龄的原因,注意力发展尚不成熟,丢三落四的事情常有发生,所以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将课上的生动有趣,高效紧凑。

4、习惯方面的原因

在数学作业或者卷面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的卷面是书写马虎,字迹潦草,格式凌乱,书写时乱涂乱改,在涂改中不仅卷面不整洁,而且常产生误看、误写的错误;由于铅笔太粗或太细,造成书写上的模糊而出错;计算无论数字大小,熟练与否,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有的虽有草算,但写得乱七八糟;有些学生一次练习或测验下来连一张草稿纸都没有;有的学生计算完以后从来不检查等等这些不良的习惯,必然导致计算频频出错。

三、应对策略

因此,对于上述现象,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口算能力,切实打好计算基础。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先打好口算的基础。而学生的口算基础好了,也可以减少笔算的困难,所以抓好口算训练是学好计算的前提。因此,每次早读的课上,我都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训练口算,通常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训练的内容为一位小数加减法、小数点的移动、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互化等等,同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这不仅可以达到计算正确、提高计算速度,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受益无穷。

2、分类训练,强化练习

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要提高计算能力并非易事,因为计算练习的类型最多,有以前学过的简算、解方程等,也有化简比、求比值、解比例等类型;计算练习的内容也最广。每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课堂上练、作业时练。教师及时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反馈练习,加强巩固,补救不足。

此外,教师还要合理地利用时间,对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为此,我每日让学生利用中午时间,做5道计算题,内容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四则混合计算、解方程等等,都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安排,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节知识,同时养成每日计算的好习惯。从四年级开始开展的每日5道计算题的中午训练,到现在五年级学生的计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计算的速度也大大提升。

3、重视算理教学

“算理”不清,是影响学生计算水平的因素之一,计算能力就难以提高。例如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时,要求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必须将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而部分学生往往只把小数点对齐了,但相同数位上的数并没有真正对齐,这样就极易造成计算错误!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讨:为什么必须“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真正对齐了,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进行加、减计算”的道理。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后,学生在列竖式计算时,就能主动地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这样也就为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奠定了较好的“算理”基础。因此,清晰的“算理”是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的重要保证。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随时验算的好习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帮助学生纠正:(1)仔细审题的习惯。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动笔计算。(2)细心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从题目入手,一步一步检查,先检查运算符号,再检查数字是否搬错,抄错,再进行认真的验算,看结果是否一致,达到检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计算过程,重新把题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致来查找问题。(3)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师教育学生凡作业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4)对错题归类整理的习惯。让学生把平时做错的题目归类整理到错题本上,然后对计算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并标注出改正的方法,让学生课后经常翻看,从而使错误率大大的降低,可见好的习惯可以带来很多好处。

四、结语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我们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以人为本,从细处入手,精心培养,正确引导,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曹培英  《计算数学》

顾利红  《学起来容易,做起来总出错——谈小学生计算错误的思考与对策》

洪国明  《找准根源对症下药——小学数学计算中的错误归因及防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