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由课内到课外开展“和大人一起读”
(2018-12-07 19:46:12)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研讨 |
课 题 来 源
|
教育教学 中 的 问 题 或 困 惑 |
一年级本学年所用教材为部编教材,其中每个单元里都有一个全新栏目“和大人一起读”,也是将课外阅读纳入教材体制的一种体现。这个栏目旨在通过亲子共读这种方式来唤起孩子们对阅读的兴趣,重在创设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大人陪伴孩子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自主阅读桥梁。“和大人一起读”作为“语文园地”中的一个小板块,很容易被忽视,又因涉及到与家长的配合,我们教师常常面临着“教还是不教?应该怎么教?”进退两难的困惑。那么,我们教师又该如何带领孩子们阅读,营造一种怎样的阅读氛围,开展一些怎样的实践活动,渐渐地使他们养成一种阅读的习惯,让大人和孩子一起走上美好的阅读之旅呢?
|
|
查阅的书籍、网站、文献等 |
《牵手孩子,走进阅读世界》曹爱卫 用好教材新栏目 开创阅读新天地——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和大人一起读 ——《课外阅读》 教师·家长·孩子:创设三位一体的阅读境界——“和大人一起读”策略谈 ——范美芳 《福建教育》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浅谈对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 ——张久久 《小学教学参考》
|
|
研究 方法及主要过程
|
“和大人一起读”要特别区别于“教读”课文。因此,首先将“教学目标”转变为“阅读目标”,将重心从教师“教”转移到学生“读”。 1、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将阅读延伸至课外。 2、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帮助“大人们”更好地参与到“一起读”的活动中来。
|
课 题 研 究
|
课题 |
《如何由课内到课外开展“和大人一起读”》 |
研究时间 |
2017---2018年 |
|
研 究 的 创 新 之 处
|
教师在课内通过《和大人一起读》的课文教给孩子们在家和大人如何读书的各种不同的方法,课余每天固定半个小时和大人一起读、自己读感兴趣的绘本,注音图书,读后及时做好“读书记录”还可将和大人一起阅读的温馨场面拍摄下来,共同见证亲子阅读的温暖画面。每个月开展“阅读小明星”的评比,在家长中开展亲子共读的征文活动。 在书这个精神食粮的引领下,让家长们和孩子们共同浸润在书香中。
|
||
|
预 期 达 到 的 效 果
|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让一年级的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不知不觉地走向“我想读,我要读”的主动阅读境界;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浸润在书香中,享受书籍带来的美好的亲子共读时光。
|
||
研究案例(1)
|
时间 |
2017年11月 |
地点 |
一(12)班教室 |
|
情 景 描 述 或 事 件 简 述
|
|
||
|
反 思 与 收 获 |
孩子学习阅读的过程,是跟随懂得阅读的大人,一点一滴学习模仿。用身体阅读的方式还有很多,在一起读的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特点,不断地去发现。
|
||
研究案例(2)
|
时间 |
2018年5月 |
地点 |
学校录播教室 |
|
情 景 描 述 或 事 件 简 述 |
5月28日,在安康市第一小学的录播室聆听了同组何媚老师执教的“和大人一起读”《妞妞赶牛》一课。这是一首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绕口令。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把一些常见,简单的阅读方法通过示范,指名读,带着问题读,逐句教读教给孩子们,再通过听,画、读、演这样的途径来理解绕口令,最终引导学生学会和大人一起比赛读、轮流读和拍手读的合作阅读方法。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读,增加了孩子们对读绕口令时的韵律感、语速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最后有意识的给孩子们补充和推荐课外的绕口令,激发学生阅读绕口令的兴趣,把总结的阅读方法运用到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书的过程中,并且在读中感受、在读中认知,感受绕口令的情趣,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在读中体会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
||
|
反 思 与 收 获 |
|
||
研究案例(3)
|
时间 |
2018年5月 |
地点 |
一(12)班教室 |
|
情 景 描 述 或 事 件 简 述 |
|
||
|
反 思 与 收 获 |
|
||
课 题 研 究 结论
|
一路书香相伴 ——如何由课内到课外开展“和大人一起读” 史斯克兰·吉利兰的小诗写道: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让我们牵起孩子的手,做那个读书给孩子听的“妈妈”。 ————题记 部编一年级教材中在每个语文园地里都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第一次在课堂上教第一篇文章《小兔子乖乖》时,就问了问孩子们,你平时都和谁一起读书?孩子们回答,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从中他们明白“和大人一起读”的“大人”可以是老师、父母,也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其他成年人。 一、课堂示范引领。 “和大人一起读”的每一篇文章呈现方式紧跟课内阅读步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认知基础、文章体裁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引领孩子阅读。 慢慢的在教了三四篇后,我也在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总结,这种新增栏目应该怎么上?其实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读书,我读你听,你读我听……是在营造一种“我们在一起读书真是一件快乐的事”的感觉,对于快乐的事,大家都会乐意反复的去做,这就足够了,因为“和大人一起读”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阅读。而在和老师一起读的过程中,老师就会把一些阅读的方法潜移默化的教给孩子。例如,当遇到长句子,孩子不能连读或者读错了,老师就可以做示范,他们就可以去模仿,去练习;当遇到疑问句,可以学着老师的语气去读出往上扬的疑问的声调;在一次次的一起读中,孩子们明白了除了你读一句我读一句,还可以分角色读,拍手读,比赛读,表演读等等;而且在阅读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老师可以帮助解释,或告知一些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创建更为广阔的背景知识。 二、家长模仿迁移。 在“和大人一起读”中,家长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大人”。对于“门外汉”我们可以教给他们方法。一可以借助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这样一个新增栏目的要求;二、在家长开放日里,可以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教师以“大人”的角色,示范如何进行“和大人一起读”;三是在教室里开展”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回去后和大人一起模仿、迁移、演绎教师带领下的读书过程;四是通过微信、QQ班级群这样的交流平台指导家长如何开展“和大人一起读”;五是可以将一起读时的视频、录音等发在班级群里,大家可以一起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还可以用美篇等这样的媒介手段记录下和孩子读书的过程或精彩画面。 三、定期成果展示。 为了随时了解孩子们的读书情况,每位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读书记录本,孩子们还为他们特殊的本子起了名字,“走进黄金屋”、“阅读存折”、“我爱阅读”、“快乐阅读”等等,家长还在第一页写下了寄语,李昀翰家长写到“即使我们只记得书名或书中的一句金句,曾经那些阅读的快乐与振奋,也是会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吴思成家长写到“希望吴思成每天坚持阅读文章,快速认读拼音,学习生字生词,理解文章深刻含义,并从中学习很多课外知识,扩宽知识范围”;宋子家长写到“爸爸妈妈希望宋子小朋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每天阅读半小时,做一个爱读书、读好书的好孩子”……那一句句话语无不激发着孩子阅读的兴趣。 每个月定期的“读书记录本”的展示和“阅读之星”的评选正激励着孩子们在读书的道路上坚持,能慢慢地将读书变成一个习惯。而寒假里的亲子阅读的征文也让家长参与其中,让亲子之间的欢声笑语尽在阅读的过程中。 阅读在继续,阅读记录在继续,我、孩子们和家长的阅读之路也在继续。我期待着孩子们的阅读楼越盖越高,真正成为阅读美好时光的摩天大厦。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