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硕士考研报录比及答题技巧

(2019-08-17 22:14:33)
标签:

参考书

答题技巧

翻译硕士

报录比:

1:8

 

英语笔译80人,英语口译60人。
育明教育咨询师认为,广外翻硕难度中等偏高,尤其是翻译硕士英语和英语翻译基础题目难度较大。但是百科知识部分较为简单,根据推荐参考书学习就可以了。此外,广外翻译硕士就业形势非常好,所以考研竞争就比较激烈。

 

参考书:

1.《英语口译教程》(上、下册),仲伟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商务英语口译(第二版)》,赵军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刘季春,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4.《商务英语翻译(英译汉)》(第二版),李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语用与翻译》,莫爱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法律文本与法律翻译》,李克兴、张新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7.《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8. 《翻译硕士MTI常考词汇》,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答题技巧:

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一般答100字左右,在A4纸上约3行,每行30-40字。

2)名词解释三段论答题法:

定义——〉背景、特征、概念类比——〉总结/评价。

第一,回答出名词本身的含义。一般都可以在书本找到。

第二,从名词的提出的背景、它的特征、相似概念比较等方面进行简述。

第三,总结,可以做一下简短的个人评价。

3)温馨提示:

第一,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很多考上刚上考场非常的兴奋,一兴奋就容易下笔如流水,一不小心就把名词解释当成了简答题。结果后面的题目答题时间非常紧张。

第二,育明考研咨询师提醒大家,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150-200字为佳。按照每个人写字的速度,一般需要5分钟左右。

 

汉语百科

[1]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特别是语言时政历史英美国情等的专业知识。

[2]能够按照《百科知识考点精编与真题解析》一书对写作的具体要求,独立完成公文写作、应用文写作及话题作文;掌握议论文写作要领,注重论点、论证、论据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独立/组合词条式的定义法,能够使用简明规范包含符合要求的信息点的语言阐述概念;强化逻辑意识,注重卷面书写。

 

 

考研辅导都在讲长难句,长难句是阅读拦路虎

【育明夏教授】“长难句”这个概念是谁提出的,我们不清楚,但这个短语本身有歧义“难”到底是并列关系,还是“长”却不“难”,““长”的选择关系?从英语实际来看“长难句”应该是一个伪命题,因为我们可以举出足够多的例子证明:句子即使不长,照样很难理解特别是需要结合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得出句义的时候更是如此

《战国策·齐策》中,当齐国威王之子田婴靖郭君准备薛筑城时,一位齐人冒死谏阻,只说了三个字海大鱼”,在田婴承诺他的人安全后这位说客做了解释“大鱼网抓不住,钩钓不到,它身体一震身体便能离开水,但蝼蚁却得意了(因为离水的鱼活不长)”。当然这三个可以理解为政治谶语,就三个字,但如果这位齐人不解释,恐怕无人能解

为什么同学们总认为“句子长就一定?一方面可能是部分教育机构的长期宣传,另一方面,更本质的原因是,我们对英语语法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没有从逻辑文化的角度加以解读

不少人认为长句就难在结构复杂上特别是同位语、非谓语、插入语、从句交替出现,不仅结构上嵌套,甚至综合使用省略、倒装等修辞法,理解难度就更大了。现在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英语会出现这样复杂的结构?英语是否有更简明的方法表达

翻译工作者英语的这种复杂结构成为大框架小结构,这也是翻译教学中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所谓“框架”指上述语法结构结构就是指具体搭配。也就是说英语首先考虑宏观面,然后中观面、微观面。语法教学中我们把上述三语一句”讲得很细但实际上他们都是从句,都是主句的从属成分,因此可以统称为广义从句,即把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狭义从句的概念作了拓展这样英语的结构就豁然开朗了,重点不在是三语一句”,而是“主从二元结构”,不论多复杂的句子,只要看看主句是什么,从句是什么问题解决了,至于谁是谁的定语,谁是谁的状语这些问题相较于宏观面结构而言自然要简单不少。

“主从二元结构”破解英语结构的一把利器”,也是“长难句核心,无论句子做了多么详尽的阐述,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这个二元结构”。“二元”意味着对立政治领域概念不同,国家城乡二元结构可能弊大于利,语法中的主从二元”肯定利大于弊确保了英语能在一个完整的句子框架下合理分配主句及从句,说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这种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语法特点虽然不是英语特有,但相较于印欧语系其他语言实现此目的使用的大量屈折形式而言,英语尽可能规避复杂变形的基础上提出了主从分明、逻辑严密优选方案。这一方案与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等级思想密不可分

东方文化更注重等级的外在含义,因此上古开始我们制定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伦理秩序,并拓展到建筑服饰、官阶、措辞等各方面,但无论长、幼、尊、卑,我们使用的语言结构,无论书面语,还是口头语,却几乎完全一致。汉语很讲究措辞,但这些措辞是如何组织的并没有严格的上下之别。而西方文化更注重等级的内在含义,几百年来西方人一直在讲平等自由”,讲“民主法治”,无论是文艺复兴,还是启蒙运动,都在破除政治、经济、文化等个层面的等级西方人很早就意识到民主和法治是一个辩证制约的关系——民主泛滥法律就成了一纸空文而法律高过一切,民主就没有出路协调好民主法治,以及平等、自由的关系,最理想的方式就是给上述概念划出不同的活动范围相当于我们现在常讲圈子”。因此,英语语法总得来看就是一个非常精密、非常高效的协调机制,有力地规范词、短语、从句、句等基层语言单位的呈现规则冲突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协调机制”的角度看待语法,就更容易理解上文主从二,进而理解“广狭二向性”等英语对立统一的关系

英语语法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一种倾向,就是仅凭若干标志词、标点就判断“某某部分某某句中作某某成分”。语法教师对此褒贬不一,根本原因是语法教学“最大化”还是最小化的问题。不少教师反映,以前我们要拿很大的篇幅讲语法,学生的语法功底都很不错,因此不少问题无须解释就能理解现在语法内容在教材中一减再减可教学法考试法还是沿用过去的那一套,我们还得给学生什么主谓宾,什么是“定状补”,什么是屈折,什么是“性数格一致因为书本上这些内容大都被减负学生越听越不明白,越听越感到困难——我们的语法教学和训练似乎进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有的学生老师,什么是插入语?老师觉得/讲明插入语不是有效英语成分比较麻烦就告诉学生你看到一个成分前后两个逗号的一般是插入语”。老师的定义勉强通过,至少还用“一般”这个词表示定义的严谨学生很快就拿掉了“一般”这个词,变成了“是凡前后有两个逗号都是插入语”,这样一大批同位语非谓语就这样“躺枪”了,结果是学生“修饰成分”的概念越来模糊,这对于语法教学和实践都是极为有害的

破解长难句这一谜题,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实例锻炼缩句,特别分别提取主句和从句的能力;二是逐渐习惯只看结构不讲意思语法分析习惯,克服传统的翻译句子”带来的“语义依赖的弊端;三是高效利用现有英文书刊资源其中的难句进行成分分析。因此长难句的破解关键是坚持与训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