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工业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及报录比
(2019-08-17 22:12:56)
标签:
参考书答题技巧翻译硕士考研 |
参考书:
1.《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2.《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叶子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版;
3.《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张培基(三册中至少一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李长栓,中译出版社,2012
5. 《翻译硕士MTI常考词汇》,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报录比:
1:3
学制3年。
学费:16000元/年。
分数线:国家线345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英汉互译、英语国家概况。
词汇量在阅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育明夏教授】学语言的人离不开词汇量,但词汇量在阅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有人说很重要,有人说不太重要。我们的观点是:掌握核心词汇,尽可能拓展消极词汇,阅读就不是一件难事。
之前我们听不少同学说自己是通过阅读理解来学习单词的,只不过试卷上的文章精读,试卷外的,特别是报刊上的文章泛读,也有同学说通过这种方法的确掌握了不少词汇。我们常讲,在语境中学习单词往往能有很好的效果,那么怎样的词汇学习策略才更有效呢?毫无疑问就是把握好核心词汇和消极(拓展)词汇的平衡。这一点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做过详尽阐述,这里仅就核心词汇的界定和拓展方法做一些介绍。
核心词汇,一般认为和我国通行的大四、大六词汇差不多,当然就是这样的词汇,如果现在让不少英语专业的同学来做,也会很费力,因为一则读的少,二则用的少。而拓展词汇,也叫消极词汇,要么是从这些核心词汇以构词法(词缀、词根)的形式扩展,要么是通过识记部分搭配、短语等做了扩展。这些处于扩展层面上的词对阅读理解的作用可能在短期内不易体现,但在长期阅读中,特别是若干词在阅读中“一词定乾坤”时,这个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了。
我们不主张同学们为了阅读而狂背单词,原因有二:一是绝大部分阅读中涉及人名、地名等专名的部分无需记忆,甚至在阅读时无须理会,很多时候把他们当做插入语、同位语就好;二是阅读理解强调整体感,即使碰到若干不是很熟的词汇,也可以通过上下文关系进行推导,而且这正是阅读理解的题中之义。培养上下文推断要点的能力,这对于英语非母语人士来说很重要。英语的词汇量一直都在疯长,我们没有必要与这个“疯长的节奏”合拍,我们需要的是结合上下文、结合背景知识进行推测,从而短时间内获取文章的重要信息。
从旧知推新知的过程,既是对已有知识的运用,也是对新知的重构,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在词汇、语法等的教学中,往往都采用这种方法,让同学们自己从已有的词汇、语法知识中推测即将讲授的知识点具有哪些可能的特性,又能够解决那些新的问题,这种“温故知新”的办法我们在本章的其他地方也做过叙述,这里就不赘言了。
为什么我总感觉题目与文章无关?
【育明夏教授】题目与文章无关?看起来这是一个伪命题,但这确实许多同学的切身感受。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不同考试中阅读理解的题型、风格不同,二是过去一段时间,同学们习惯从文章中直接“找答案”,忽视了对文章的通盘理解,一旦题目改成了理解型,很多同学就会发憷,那这个进退维谷的局面应该如何破解呢?
不难想到,考察词义、句义等不涉及上下文理解的题目肯定受欢迎,因为一部分同学在考前做了充足的词汇、结构准备,不用看文章也知道某词的意思。再比如考察对某句话的理解,给出几个明显有常识错误或绝对表述的选项,很轻易地就能选出答案。骚年,别做梦了,就是大四、大六的考题也不会这样出的,还是现实一些吧。
感觉题目与文章无关,往往不是坏事,反过来说,如果你总是感到题干、题肢与文中哪部分内容高度对应,甚至一字不落,那不是让你高兴,而是让你警惕,三个小时的考试,您一分钟就定位了两三道题的位置,这时间是不是太短了,难度是不是太低了?从我们的做题和讲解经验看,越是和原文表述相似,就越可能存在问题,比如偷换概念、瞒天过海,又比如如假包换、不合逻辑等。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核心还是未能通盘理解词义,特别是看不出文章中一些有暗示作用的词,如表示因果、转折、让步、递进等的逻辑词,表示作者态度、观点的词等,这样即使把这篇文章看完了,也不清楚作者的态度是什么。因为西方人似乎总喜欢做一个局外人,实际上他们有自己的观点,但总是躲在幕后,就像《经济学人》《金融时报》那样的文章,你好像就是找不到作者的影子。原因是西方人表达观点,不像我们这样动不动就写主题句,写标志词,这样不少观点,哪怕是作者本人的观点,也会“沉下去”——那现在就需要我们根据这些词来把它“捞出来”。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通盘理解原文,特别是在可能发生语义、观点等变化的地方做上标记,这样回答问题就相对容易了。
答题技巧:
论述题
(1)名师解析
论述题在考研专业课中属于中等偏上难度的题目,考察对学科整体的把握和对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进而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够洞悉论述题的本质,其实回答起来还是非常简单的。论述题,从本质上看,是考察队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课本的整体框架和参考书的作者的写书的内部逻辑。这一点是我们育明考研专业课讲授的重点,特别是对于跨专业的考生来说,要做到这一点,难度非常大。
(2)答题攻略:论述题三步走答题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第一,论述题中重要的核心概念,要阐释清楚;论述题中重要的理论要点要罗列到位。这些是可以在书本上直接找到的,是得分点,也是进一步分析的理论基点。
第二,要分析目前所存在问题出现的原因。这个部分,基本可以通过对课本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而成。
第三,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3)温馨提示
第一,回答的视角要广,不要拘泥于一两个点。
第二,在回答论述题的时候一定要有条理性,但是条数不宜过多,字数在1500左右。用时为25-30分钟。如果试卷中有3道(一般不会更多)论述题,你可以答800-1000字,如果有两道,你可以答1000-1200字左右。论述题是拉分的关键,也是专业课里分值最高、题量最大的提醒,同时往往是概括性最强、最难回答的题型。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即前后是起始和总结的套话,中间是要点,要点部分采用4×300(2×150)模式,即分4大条,每条300字,每条又分两小点,每点150字。
育明教育,成立于2006年,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我们育明教育,每年都有成功学员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供各位考生参考。育明教育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我们的辅导包括前期的报考指导,中期的核心参考书的讲解、专题(真题、出题老师论文专著、最新时事)讲解、模拟考(答题技巧框架、创新点的讲解)。后期还会有教务老师时事根据上课情况,对考生进行查缺补漏,进行答题技巧的辅导。在我们育明教育,前期咨询师、后期教务与辅导老师三方对您的上课负责,所以每年我们的通过率一直都是有保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