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里尔克《杜伊诺哀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一)

(2022-06-24 02:26:07)
由歌德到尼采,浪漫主义转向存在主义,由荷尔德林诺瓦利斯到里尔克是个体存在的意义向信仰层面飞跃。《杜伊诺哀歌》人生悲歌,外在柔美,内心坚强,转化为生命颂歌;《致奥尔弗斯的十四行诗》奉献给艺术巨匠奥尔弗斯的赞歌,升华为人生哲学。“哲学原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诺瓦利斯】,这是漂泊的里尔克安放灵魂的精神家园。现代冯至穆旦以及九叶派诗人深受里尔克的影响,里尔克对艺术执着追求,犹如柳永姜夔,这是艺术人生之路,虽说是浅斟低唱,却可穿云裂帛,直击心灵,这就是艺术的能量。林黛玉“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里尔克和林黛玉是真正的桂冠诗人。

《杜伊诺哀歌》仿佛是诗人内心独白,又像是诗人与读者的心灵交流和对话,对人生的沉思。

第一哀歌
(1)里尔克是诗性神学,可怕的天使象征双重人格,一是圣洁无瑕,美和善;另是堕落的天使,甚至沦为魔鬼,邪恶的化身。
(2)美是可怕之物的开端,美好者不祥之器,理性被遮蔽,造衅开端,走向毁灭。《红楼梦》美就是摩耶,一层薄纱蒙蔽着恐怖【石头】,“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3)在一个被人阐释的世界里,充满不确定性,存在既是感知,机灵的动物已经觉察,例如观察驻留在山坡上的一棵树,心外无物。人是匆匆过客,就连栖居之所以及街道并不能永驻。
(4)哦,黑夜,这神秘的象征。当携满宇宙空间的风侵蚀着人们的脸庞,夜并不能永驻人寰,让人渴望,又令人略感失望,一颗心艰难地面对夜消逝。
(5)恋人的絮语,不过是相互掩蔽命运,把心中的空虚抛向呼吸的空间。精神犹如飞鸟向内心飞翔更自由,感觉到更辽阔的天空。

(6)春暖花开,需要观赏者,会欣赏的眼睛;星辰大海,需要探索者。从逝去的事物曾经涌起一朵波浪,或者偶尔路过敞开的门窗,传来一阵悠扬的琴声,这一切都是使命,捕捉瞬间的永恒,需要懂音乐的耳朵。
(7)如果期望一个爱人的来临,渴望爱情,歌唱恋人,但她们被称誉的情感远未达到不朽,始乱终弃,却得到不可企及的赞美,英雄美人的悲歌,英雄不惜毁灭完成业绩,恋人终究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例如意大利女诗人加斯帕拉·斯坦帕与柯拉尔蒂诺公爵的恋爱悲剧,感受那最古老的痛苦。啊,爱情的锋刃,越之不易,在爱与痛的边缘徘徊,智者有言,得渡者稀。被爱神的弓箭射中,虽然经受恐惧和战栗,但并不能永驻。

(8)只有用心才能听到的声音,只有圣者才能听到那巨大的呼唤,这是死者传来的声音,静静的诉说,或者一篇碑文树立在面前,犹如在圣玛利亚·福莫萨见到的墓志铭,应该轻轻抹去假象,因为妨碍鬼魂纯粹运动,鬼魂在纯情或纯思中运动。

(9)死者之存在,这诚然很奇异,但鬼魂显灵又屡见不鲜,“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死者不再栖居于大地,不用遵守风俗习惯,不再给独特允诺的事物赋予人类未来的意义,例如玫瑰代表爱情,不再在无限恐惧的手掌之中,甚至抛弃自己的姓名,像抛弃一个破烂玩具,目睹一切相关的事物在空间松散地漂浮。死之存在犹须太多想象弥补,人们渐渐感到一丝永恒。活着的人不免把生死的界限看得过于泾渭分明,据说天使已经模糊了生死的界线,永恒的潮流席卷着一切在者,穿越两个领域,并把一切的在者湮没。

(10)逝者轻柔地断离尘世,就像婴儿断奶一样,脱离母亲的乳房。乐观的进步者发源于悲哀,在利诺斯的哀悼声中,第一声无畏的音乐曾经穿透枯萎和僵化。一位酷似神的少年突然夭逝,人们精神麻木,虚空第一次陷入震荡,那震荡穿越时空,一直传到如今,仍在吸进慰籍和帮助人们,音乐唤醒沉睡的心灵。

从天堂的梦幻跌落红尘,在寂寞中醒悟:爱,歌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