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小二班 |
贾平凹,这位中国当代的杰出作家,其文化精神的人格建构充满了矛盾性、疑问性、复杂性。不仅有农民与作家,农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双重建构,而且还有现代人文知识分子、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儒、释、道等宗教的融合,或者说他带有一定宗教色彩的文化精神,于是,他人格中的“爱与恨、美与丑、雅与俗、保守与激进、适应与不适应、孤独与悲愤、焦虑。他是一位具有着独立文化人格,追求着精神世界的绝对个性的作家。多重身份铸成了他的精神特质。由于贾平凹的平民身份,决定了他价值观念的民间立场,而他的文士身份,则又决定了他独立追求自由的对于人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的精神品格。贾平凹是在对于民间文化的回归与融合中,显示出了自己艺术创作的生命活力,创作了他最具深度与生命活力的作品。
《天狗》写的是:山月的丈夫“井把式”李正,在辞掉徒弟天狗后打井时不幸致残。为摆脱家庭困境和对山月的拖累,李正做主让光棍汉天狗入赘与山月成婚,可婚后三人均套上了精神枷锁。生活在双重痛苦中的李正为成全山月和天狗选择了自杀,却让活着的人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心理负担。
天狗一直是贯穿始终的人物。
天狗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在普通的人,生活在那落后闭塞的小山沟里,没人关心,也没人呵护,三十多岁的年纪至今还是光棍一条,没人关心他的事儿,他亦不关心自个儿。直到随了师傅打井,才有了师娘的关心,这让他突然感到了家的温暖,他一直怀揣着一颗感激的心来对待师傅的一家人,不管师傅对他怎样苛刻,但只大他几岁的师娘却待他很好,有母亲对儿子般的呵护与疼惜。因此他对师娘有了一种依恋,久而久之不免产生了另一种情愫,但他是一个知道满足的人,对师娘她没有半点非分之想,只是瞧她一个身影,听她说一句话就已足矣!。
李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旧社会手艺人形象。他被旧社会严重的束缚,充满着旧社会人们身上的愚昧与自私,认为打井是一门手艺活,视自己的手艺如命符,并且不外传,不让五兴读书也要让他跟随自己学会打井,将手艺传下去。李正下井前要请阴阳师查看方位,也体现出了他的迷信。
《天狗》以性意识透视人生社会,深入民族精神领域来显现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在心灵上的剧烈冲突、挖掘旧观念禁锢下的伦理的悲剧。
天狗的确把知恩图报诠释的淋漓尽致,面对师傅不幸的遭遇,他毅然承起了养活师傅一家人的重担,这是怎样一种境界?我不想多说,只是由此想到了现实中的一些人和一些事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心寒与悲哀!
从天狗身上,我同时明白了一个道理。爱一个人也许并不需要你说出口,也许并非要得到她,只是心里默默的为她祝福,祈望她过的幸福快乐。天狗对师娘不是没有感情的,甚至可以说他早已深深的爱上了师娘,但他却从未表露出来,只是埋藏于心底,独自去承担那种亦苦亦甜的感觉。面对师娘憔悴的脸庞,单薄的身影,面对师傅瘫在床榻上的事实,他担起的担子有多重,他自己心里清楚,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承担了下来,也许有一半是为了师娘,为了心底的那份纯洁而又神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