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现实一种》有感(鹏)

(2017-02-10 17:14:13)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二班
读《现实一种》有感(鹏)

       《现实一种》演绎了一系列的连环复仇,这种荒诞的存在,它不同于传统价值对真善美等人性光辉的简单推崇,余华的创作是对生命的无常和人的必死进行的一次独特的建构,他让暴力死亡占统治地位,从而引出的人物命运的无常,理性让位于非理性,现实如梦境,恍惚、破碎。
       从皮皮的堂弟到皮皮到山峰到山岗,外加母亲,这些人物接连赴死,这是作者宿命思想的体现,它包括两个层面:一乃人性之恶的宿命,二乃死亡的宿命。人性之恶包括人对暴力的迷恋以及它的不可涤除性,余华自己也曾表白“暴力因其形式充满激情,它的力量源自于人内心的渴望,所以它使我心醉神迷”,“人类文明的递进,让我明白了这种野蛮行为是如何威胁我们的生存”。
       读完全文会让人深深地感觉到文中最后的胜利者是暴力而非山峰的妻子或者其他人物和力量。文中对皮皮的刻画“他就这样不断去卡堂弟的喉管又不断松开,他一次次地享受着那爆破似的哭声”,这样的孩子形象是让人十分绝望和恐惧的。余华没有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喊,他只是旁观,一个冷酷无情的真正的旁观者。山峰对暴力的痴迷体现的更残忍,孩子摔死后,他出尔反尔,一脚踢死了皮皮,而后又疯狂的殴打妻子,“于是山峰就曲起膝盖顶住她的腹部,让她贴在墙上,然后抓住她的头发狠命地往墙上撞了三下”,血腥,残暴,这是人永远无法摆脱的兽性。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可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据此,人的兽性是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本能,它一旦被无限放大,人就不可避免的走向毁灭走向死亡。
       死亡在《现实一种》中没有意义,若说有,它的叙述就是引发下一轮死亡事件的契机。在余华笔下,死亡不具有神圣的阶级性和革命性,这是对传统叙事的反叛,也是余华对人生意义不可知的虚无悲观的宿命思想的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