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讲了主人公海克多尔先生在海军处任办事员,虽然不是很富有,但一家人生活无忧,过着舒适的平凡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获得一笔额外报酬,于是一场荒诞剧开场了。他决定带家人去进行一次旅游,也是唯一一次。因为他想显摆自己,出风头,为了炫耀,他决定骑马去,以此显示自己的高贵不凡。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事发生了,结果他骑马撞到了一位老妇人。
老妇人原本是家政服务人员,赖在医院里不肯出来,结果声称因此丧失劳动能力。这使他背上了摆脱不掉的负担,被迫担当起赡养老人终身的责任,弄得从此以后不得不精打细算地过更为艰苦的生活。而这对于生活原本就不宽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小小的虚荣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实在让人感到悲哀。
首先我们可以看出,这个老妇人很没有人品。本身已经康复了,但是依然装病,骗取主人公的赡养费。老妇人很狡猾,为了能继续骗取赡养费,不惜一切手段,用尽计策,小市民那种狭隘、自私的性格被展现无疑。因此,为人处事,人品第一,应凭良心说话。虽然装病别人也不能把你怎么着,欺骗别人或许不会被发现,但是在不劳而获的同时,自己的人品、尊严、人格也随之消失殆尽……以人格换利益,不顾别人的感受,只图自己享受,万不可取!
但是,反过来想,老夫人为何要这样,老妇人说不定也和很多人一样,奋斗了一生,用尽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在社会上打拼,结果不还只是那微薄的收入和困苦的生活?生活没有任何希望可言,她早已麻木,早已无奈,当然对于这个可以让自己生活发生巨变的机会,她必然会抓住。自然不会管和她命运一样的主人公的处境。这我们放下对老太的鄙夷。仔细想想,老太为什么要去讹人。因为她没有钱。为什么没有钱。因为政府的制度不完善,并不能维持最起码的生计。所以她才会作此抉择。
其次呢,对于《骑马》的 主题,它讽刺了一个小职员的虚荣心给一个家庭带来的巨大伤害。这和莫泊桑《项链》描写女主人公因一时虚荣而付出十年青春作为代价的主题十分相似,可谓异曲同工。它刻画了因满足一时的虚荣而付出沉重代价的社会现象,令人悲哀。但《骑马》的主题仅仅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吗?这样的结论未免过于简单,不够全面。莫泊桑长达十年的小职员生涯,使他十分熟悉中下层人民的生存环境、生活状况、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等各个方面,对他们的痛苦和愿望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因此,他对这个阶层的人物虽不免讽刺和嘲笑,却又对他们的艰难处境和不幸遭遇寄予了深 深的怜悯和同情。所以,隐藏在小说讽刺笔调背后的是作者的同情与怜悯。
我们断不可学主人公这一类的人,为了小小的虚荣心而付出自己一生的代价,未免太过沉重。我们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真真切切有所追求因而付诸于实际行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