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的小说深刻地体现着他作为当代优秀作家的水平,他的语言华美而又细腻朴实,无一不在传达着人们之间的温情,也深刻地反映了所描述时代的社会现实。《西瓜船》便由一件西瓜船上的杀人事件而展现了人情冷暖与社会现实。
又到了七月大暑,当从东坑来的西瓜船往往给镇里的人民带来清爽与欢愉,但在西瓜船上发生的惨案却让我印象深刻。
香椿树街上的陈素珍一如既往地从松坑人的西瓜船上买了一个大瓜,回来切开后却发现是个没熟的生瓜,气势汹汹的她返回想讨个说法却发现卖瓜人已离开,耍小聪明的她便骗福三――另一个松坑人,想要一个好瓜,却被福三看破谎言并对她的狡辩冷嘲热讽。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让她的儿子寿来――一个十七岁的小无赖听进心里,竟因此杀了福三。这件事看似荒唐,实则十分现实,在如今社会中,有多少青少年一时冲动犯下大错,毁掉终生,只因父母的过分溺爱和纵容,最终他们伤害了别人,伤了父母的心,更误了自己的前途。
故事并没有以寿来被抓而结束,愤怒的松坑人前来向陈素珍讨个说法,纷纷在她家里进行破坏来表达愤怒,最终他们被警局的人带走。松坑人代表了部分劳动者,在苏童笔下,他们没有充分的法律知识,只有心中认定的道理“杀人偿命”。他们看似蛮狠无理,但外表下掩盖的还是一颗颗脆弱自卑的内心,为他们的同伴、亲人被杀害却不被重视的内心。
最让我动容的是是福三的母亲,在儿子死后,她悄无声息地来到镇里,不是找事寻仇,而是为了找到福三向别人借的船。“她先是站在桥上向河两边眺望着什么,一边眺望一边擦眼睛,她的眼睛里有一层明显的白翳。”福三母亲显然为了福三已将眼睛哭坏了,但不得不放下自己心中浓重的哀伤,为了生计,苦苦寻找西瓜船。“她感觉到别人不耐烦了,脸上绽出一个巴结的笑容。”她卑微的态度让人感到无比心疼,在那个夕阳如血的黄昏里,福三母亲在众人指引下找到船。“人在远处战起来,小小的一团,被满河夕阳照着,身影还是很黑很模糊。”福三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热爱儿子却只能屈服于现实的窘迫,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依然会坚强地活着。既让人悲伤,又让人钦佩。
文章中还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如见义勇为救福三的王德基,只顾害怕而不知所措的小良,毅然躺在卡车前闹事的福三妹妹……在苏童笔下这些人物栩栩如生,深刻地描写了一件惨案的开端到结束,见证了一场城乡之间的闹剧。
苏童的《西瓜船》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以香椿树街发生的惨案反映了当前社会城乡之间的矛盾以及对孩子的缺乏管教。苏童语言细腻生动,文章立意深刻,细细品味,让我看到了平静生活中隐藏的祸患,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冷静与良知,切忌让冲动蒙蔽双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