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方言:舀(yao)浆
(2018-05-16 09:13:30)分类: 文史 |
舀浆:是地道的洛阳话,舀绿豆酸浆呗,这与洛阳人爱吃“浆面条”有关系。小绿豆粉碎、过滤,渣滓丢弃、留下豆粉乃做粉丝及炒菜勾芡的高级物品。最后剩下的浆水经发酵后就成了洛阳人做浆面条的原浆。
年少时,我们都去南关和城东马蹄街儿舀过浆,水桶排队的画面至今不忘,购买半桶者居多,但也有另外,舀两桶整一担回家邻居均分。
我知道的浆饭有五种做法,目前大家能在饭店吃到的无非也就是“糊涂浆饭”。不是老城人很难明白还有:浆米清儿、挑浆饭、清汤浆饭,最后一种连目前古稀老人都未必知道的:打卤浆饭,类似官场吃法的还要先上八个小碟,芹菜、辣椒、韭花酱、大绿豆等还要分放,浆做卤、面单煮的工艺早已失传,讲究达到了极致。过去在洛阳有:狗肉、浆饭不上“桌儿”的说法,这个“桌儿”代表着宴席,狗肉质散、浆饭不够美观故不上台面,其实不然,高级厨师还是用超越的技法把浆饭端上了“桌儿”台。
记忆中,奶奶做的浆饭最好吃,品种也最全,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奶奶总能把:大白菜、红萝卜、芹菜、大绿豆发挥到极致,蔬菜、小米与酸浆的熬制满院飘香,寒冷饥饿的我们眼巴巴的盯着奶奶制作的过程,性格超好的她总是不紧不慢、按部就班的按照她自己心中的工艺一丝不差…长大后,我们才明白,奶奶这个熬出来的浆饭是那么的好吃、诱人,急性子的我们永远无法达到她老人家做的高度。
舀浆还有一个不排队的捷径,那就是静听小巷子里的吆喝,南关“麻子娘”的嗓音绕梁三巷,抑扬顿挫的起伏超越了如今的歌唱家。架子车上椭圆形的木头本色浆桶能容千斤,从不发愁销售的麻子娘以她优美的歌喉捍卫着老城区绿豆浆销量第一的桂冠,唱:都来舀这绿豆浆…嘞…。说:来吧,酸浆,酸着哩,晌午都能吃。唱:都来舀这绿豆浆…嘞…。无人培训、无师自通,麻子娘独创的吆喝令小伙伴们终生难忘。
(文稿由网友“洛阳车人”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