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方言:斋公

分类: 文史 |
斋公:是洛阳话,年轻人知道的不多,老年人似乎都明白,在老城指:啥肉都不吃的人。我的父亲就是街坊四邻非常有“名”的斋公,据奶奶讲:他5岁那年,邻居过“白事儿”,人家给他了一小碗大白条子肥肉,一下子吃“伤”出问题来了…从此,一辈子不吃肉,家里还得专门给他备一个炒菜锅,一旦全家人改善生活,就必须给他单独做饭…他与“吃斋念佛”的人有所不同,不是克制是厌恶不食…年少时,我不懂也不知“斋公”怎么写、啥意思。
出家全真道士在的讲究是------斋戒;俗称“忌口”。其实就是不吃荤菜,所谓的五荤是仙道的禁忌,五荤是指:葱、蒜、韭、薤、荽, 称之为五荤菜。还有一种说法是:小蒜、大蒜、韭菜、芸苔、胡荽为五荤.不要误会,这可不是我们俗人说的酒肉之类的。
三厌--在道教泛指三种腥味肉类食品;一般称大雁为天厌;犬为地厌;鲤、鳝、龟为水厌.在全真教的道观传统讲究不食五荤三厌.归依道教初级五戒者不食酒肉;五戒--是指杀、盗淫妄酒(包含肉)。斋公:在庙里管香火的人:(1).对道士的尊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 无尘看见李信是个道粧,叫道:斋公,我与你并无寃仇,何故首我?’”《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 (2).道士靠人布施为生,因亦以比喻只吃进不拿出的人或物。不了解情况的人,到俺家看做了荤、素两种饭不解,母亲就解释:他是“斋公”,大部分人都懂了,就是说我父亲不吃肉。在老城民间说“斋公”与寺庙关联不大,基本就是指:一辈子不吃肉的人….
(文稿由洛阳网友“洛阳车人”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