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365价值取向必然导致道德标准的迥异

标签:
365 |
分类: 文化 |
白洛生的心情日记之2017年8月14日星期一:“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是出自后会无期的“金句”。但这句话显然是错的。小孩子当然也会看利弊,大人做事情当然也会分对错,这句话更准确的描述应该是:“成熟的人分析利弊,幼稚的人执着于对错”。
也就是说,成熟的人会从利弊关系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认识世界;但幼稚的人却还囿于对错的道德枷锁,不能直接面对现实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说?最核心的原因其实是:“对错”的这种道德标准是模糊的,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也各有不同。用对错这种标准评判事物时只会陷入对现实问题的抽象化辩论,而不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对错”和“利弊”这两种视角取向的区别,其本质是「道德取向」和“现实取向”的不同。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其实从侧面阐述了我国古代帝制,以道德标准治世的不少弊端:民众出现了问题无法可依,只得去找乡贤依个人道德判断,往往无法得到公正的结果;文官集团过于强调先贤的教诲,而忽略了个体的独特性与情感需求,直接导致了万历与文官集团的矛盾;以道德为基础的体制,限制了帝国很多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如商业和军事);当然这些事例都太过的大而化之了,我们就谈最近全国关注的杭州保姆纵火案这件事。
从网上的讨论你就可以看出个人价值观的千差万别:有的人痛骂保姆该千刀万剐,有的人揣测是主人家对保姆不好为富不仁,有的人说竟然还有保姆专用梯这简直是赤裸裸的歧视,有人则说保姆专用电梯只是阶级分化的必然产物……所以你看,人类的价值观是不可能和谐统一的,你无法评判上面这些不同的人的言论谁对谁错。因此,“对错”这种混乱的、矛盾的评判标准,是不足以支撑作为“评判标准”的“工具属性”的。
(本博的所有内容欢迎转载,也欢迎广大网友尤其是洛阳网友提供本土热点信息线索,有偿征集本土独家资讯线索,新浪微博话题#洛阳时评#
微信:bls18739053237
QQ:23122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