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杭州市东园小学副校长吴海燕很郁闷地发了条朋友圈,她在东园小学树园校区观察到——90%进校门的家长都是一手搀着娃,一手撑着伞,身上挂着沉重的书包。这让她很难受,于是在沉思过后,她给全校600多位家长陆续发了3条短信,“我们的孩子已经长大,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她在短信中说,“从明天开始,树园校区下雨天将不允许家长进校园接送孩子。”(3月14日《钱江晚报》)
人们常说,没有伞的孩子要学会努力奔跑,可现实情况却是,家长的“保护伞”时时刻刻撑在孩子的头上。上下学有人接送、逛个超市需要爷爷奶奶拎着包、玩手机电脑大人不允许还要大声哭闹等等,俨然一副少爷、公主的样子,这样的教育,真的是让他们努力奔跑吗?
能够理解的是,家长对孩子都有“护犊”心理,不希望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磕着碰着,可恰恰就是这种心理造成了现在的孩子“公主病”“少爷病”泛滥。这不是耸人听闻,各种类似的事件都表明,目前国内很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还停留在过度保护的阶段。
http://p3.pstatp.com/large/191a00035368bcd6782b
从物质生活的角度来看,家长为孩子提供富足的生活本无可厚非,可在生活之外,如果过度疼爱就会变成溺爱。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结晶,爱自己的孩子也自然是家长的天性,然而教育不仅是一门“技术活”更是一门“艺术活”。中国的许多父母,几乎大半生都在为孩子的未来奋斗着,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给孩子提供了各种美好生活,这样的爱不可谓不深,情也不可谓不真,可这真的是良好的教育吗?其实不然,在这个过程中,说好听一点就是家长在为孩子“铺路”,说难听一点就是一个“赌注”,至于结果如何,恐怕很多人都看到了,与父母的期望大相径庭的是,在这种溺爱之下,孩子越来越不满足,人格方面出现各种问题,亲子关系也变得越来越淡漠。
当然,这并不是家长的过错,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是这样子,可对于这样的情况,现阶段下不应该推崇而应该反思: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公主、小少爷出现?为什么孩子跌倒了不肯爬起来?为什么他们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种种问题,似乎已经构成了一个国家或者说是一个民族的教育难题。有人说,去看看日本和美国的孩子是如何培养的,借鉴一下他们的模式,我们的教育就有希望了……其实,并非不能借鉴,而是现在又有多少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大冬天去雪地里跑,忍心让其一个人在家里生活呢?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再来讨论借鉴也不迟。
而一则小小的短信背后,凸显出的仍然是很多家庭的教育观念问题。目前中国的家庭教育已经培养出了很多“巨婴”,他们跑不动、跳不高、走不赢,更可怕的是,他们甚至连感恩都很难做到,这恐怕并不是那些“爱子心切”“爱女如命”的家长愿意看到的。再者说,如果家长们总是给孩子铺好了路,撑好了伞,又能否保证在以后的日子,孩子就不会跌倒、不会淋雨呢?
所以,温柔的教育已经很多,请家长们对孩子还是多一点强硬和打压,孩子跌倒了,让他自己站起来:“下次要小心”;如果他们淋雨了,请别急着给他们撑好雨伞,下一次出门时,告诫他们“带好雨伞,注意安全,路上小心”。或许,每对母子真的是生死之交,但或许,没有经历风雨也无法真正感受到生与死的价值。
作者| 宋潇
编辑 | 平静 实习生 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