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星锐评:“直播打野”是网络直播发展误区导致的创新枯竭

(2017-03-13 20:54:55)
标签:

杂谈

​​


竹鼠“互斗”、上山“收夹”、野鸟残骸……每天早上7时到深夜12时,“打野主播”们边深入田野、山林捕捉野生动物,边直播猎捕过程。类似视频出现在多家直播平台,部分主播甚至拥有数十万粉丝。被猎捕动物中,不乏竹鼠等“三有保护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此外,主播们所使用的猎夹等工具,也涉嫌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据3月12日《新京报》)。


http://p1.pstatp.com/large/19160000f8b7f0215e3b

http://p3.pstatp.com/large/191b0000f78fbcb43201


自涉黄、涉赌、涉毒等违规直播受到打击此路不通之后,各种以突破道德乃至法律底线的猎奇内容在直播平台上风生水起,从先前的“假慈善”到后来的“诅咒算卦”甚至到“荒野寻鬼”,如今又闹起了“直播打野”。

一波接一波无不是通过打法规“擦边球”的猎奇方式来博得眼球,以满足某些畸形心态的非健康手段来“圈粉”,并从中获得打赏利益。这既反映出平台直播市场的非正常业态,更折射出主播在内容品质的方向上陷入误区甚至是“创新枯竭”。

http://p3.pstatp.com/large/18b100032bcef80584a7


网络直播吸取和延续了互联网的优势,利用视讯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而作为一种明显与其他行业性质大不相同的新型产业,网络直播则面临更多政治、法规和道德风险。既要合理规避这些风险,又必须要吸引受众围观和满足观众心理进而获得打赏消费,这就给主播乃至从业者各方面的素质提出更高挑战。

然而,现实情况是主播没有任何准入门槛,无论是谁,只要愿意或喜欢从事这一行业乃至纯属业余消遣,都可以过一把主播瘾。也正是主播素质的参差不齐甚至鱼目混珠,再加上对这一行业暂时还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客观上带来主播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在“靠脱”“靠露”等明显有悖法规道德“吸粉”碰壁之后,冒险、猎奇等靠各种感官刺激吸引眼球变成了主播们脑洞大开的又一选项,但可想而知,随着媒体的曝光,此路不通依然没有任何悬念。

不能脱、不能露、不能违法违规更不能涉及政治,网络直播是否还有发展出路?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这确实需要主播素质的整体提高和走主播专业化的路子。实际上在各个直播平台中,除了形象靓丽、才艺表演、各种类似“直播打野”这样的刺激内容可以吸引众多围观者获得“打赏”之外,一些靠专业知识,并带有趣味性、知识性、技巧性和传授技术性的网络直播同样吸引了众多粉丝关注。

笔者曾无意中到直播平台“溜达了一圈”,在看过几张“网红脸”之后,偶然发现有网络主播在给粉丝展示硬笔书法,并指导传授粉丝如何写一手漂亮的个人签名;还有一位并不靓丽的女主播在给粉丝交流外语口语。笔者注意了一下,这些直播房间的围观人数都在万人以上,甚至超过了某些靓女的才艺表演。

视频网络直播有无可替代的现场分享优势,面对的又是广大受众群,这也就意味着除了打法规道德的擦边球和满足刺激心理之外,依然有很多可以“吸粉”“圈粉”的路子走,在内容的融入和创新方面更永无止境。

笔者以为,时下一些直播平台呈现的“直播打野”等各种违规甚至违法乱象,除了主播本身的素质和零门槛准入原因之外,更与政府相关部门和平台企业重整治管理而轻引导密切相关。

“直播打野”暴露出时下一些平台和主播在内容创作方面陷入了误区,并由误区导致创新的枯竭。加强对网络直播的正确和有效引导,让其沿着合法合规和弘扬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健康道路上一路前行,不但可以创新无止境,更能让主播有更多的发挥,走出眼前的发展“瓶颈”,赢来平台直播更加灿烂的春天。

作者| 朱永华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