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杂谈-我的文学观
(2025-09-09 13:00:21)我 的 文 学 观
文学观,是个体的。我的文学观,是天出的牵牛,朵也不大,花也不美,自蔓自延,自生自灭,无人栽培,无人观赏。然而,没有虫害,不缺雨水,肥料,和阳光。只要人能容忍,不加铲除,生生不息。在此文学观下,我写作,直至耄耋,死而后已。
文学是什么?我的看法,很土,有违文学是艺术。我觉得,文学当在真中选择,不应虚构。哪怕巧合,应当自然,真实不乏巧合。我爱《梁祝》《白蛇传》《白雪公主》《灰姑娘》,甚至《红楼梦》《金瓶梅》,原因是,总体假,细节真。文学修辞,不是虚构,是艺术,想象,和美。我特爱拟人手法,图其情感强烈。
我说过,《红楼梦》的魅力,不在结构,在细节描写。曹雪芹的古文,够呛,等于他的白话,译成文言。白话,也非句句皆好。诗词,我共鸣名人,没有好的。登《诗经》而小诗词,登《左传》而小小说。这话贻笑大方。小时读过《文学概论》,做过笔记,长大了,看法大相径庭。我读文学作品,有两种敏感性,一是语言美丑,二是感情真假。我爱语言,尤其英语。英美作品,原著读得不少。唯J•Galsworthy'sThe Apple Tree,让我觉得,如济慈诗,真就是美,美就是真,爱之终身。文学,离不开感情。我热衷追写亲情,恋情,和友情,重温美好,悲哀,和宿命,让时光倒流。我是殉情信徒,但不糊涂,前提是值得。
文学,别说当作家,爱之也不容易。这要三个条件:天赋,机遇,和努力。三者特厚,有望当作家,不薄,可望爱文学。没有天分的人,最折腾,也爱不上文学,更成不了作家。文章来自体验,灵感,和组合。文学,没有人生体验,只能是AI,作为作者,写不出真,作为读者,难有共鸣。作家,除了人生体验,还要天作成之,比如《浮生六记》,可谓汉语楷模,差点成了纸浆。真正的作家,作品数量,不足以称之。少则精,多则烂。以单篇名世的作家,我最崇拜。以单句名世的,如之。文学,取胜以质,不以量。今不如古,原因在此。即便是古,也有精粗。但书如人,莫过命好。精的命,未必比粗好。
我是幸运的人,用童年来治愈一生。知友是我笔友,开始,是远看,所以说:先生的诗歌散文极其率真,十分形象。一言以蔽之,可谓“情真意切”。后来,是近看,是是,非非,一目了然,所以,有褒有贬。笔友是行家,但不无过奖。草根之人,哪有佳篇?文章,粗看如相亲,细看如夫妻。看不倒,屡看屡新,唯《老子》乎?
2025,4,2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