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简注(五)
(2023-06-18 08:52:13)老子(五)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而,状词,状语标志欲作作乱,吾将镇之以无名动词,求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贪欲。不欲以而,状词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德,动词,为德,是以因此有德;下德不失德不失为德,句谓:下德为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以,代词,可代人、事、物,此指心为;下德无为而有以心为。上仁为之而无以心为指施恩于无形;上义为之而有以心为。上礼为之而莫无人之应之应,否定句里,代词宾语,常前置,应之,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前识,先知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大丈夫,指得道之人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彼,指薄、华取此此,指厚、实。
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而,状词,状语标志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河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首领,其致获得之之,指一一一样也。天无以以,代词,可代人、事、物,此指法清,将恐裂;地无以法宁,将恐发废;神无以法灵,将恐歇;谷无以法盈,将恐竭;万物无以法生,将死灭;侯王无以法贞贵高,将死蹙于蹙,省介词;蹙,局促。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自谓孤、寡、不谷谷,通“穀”,善。此其以贱为本也。非乎不对吗?故致获得数舆车无舆贵得一。不欲想琭琭琭琭,晶莹貌如玉,落落落落,粗劣貌,前省欲如石句谓:不想晶莹如玉,想粗劣如石。
第四十章
反动词,走向反面者表停顿,道之动表语,省系词,句谓:走向反面,是道的行动;弱动词,走向衰弱者,道之用需要,句谓:走向衰弱,是道的需要。二句之意:万物向对立面转化,出生就是入死,“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它的否定”(黑格尓)。天下万物生于有于有,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于,从,有,阴阳结合后,有生于无无,阴阳结合前;句谓:天下万物从有生,有从无生。
附言:
此章,全文居中,可谓《老子》哲学总纲,涵盖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否定之否定三大规律。
女儿评:
Yes, I understand this paragraph and its importance very well. Thank you for sending it.
第四十一章
上上等士人闻道,勤而行之;中中等士闻道,若存若亡;下下等士闻道,大笑之。不笑被笑,古汉语,动词被动,无标志不足够以以此道,省介宾为道。故建立言有之:明道若昧暗;进道若退;夷坦道若颣颣,lei,疙瘩,不平;上德若谷谷,指下;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偷,不厚道,不德;质真若渝清水变污;大白若辱;大方无隅角;大器晚成;大音希希,通“稀”,少,无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于无名,省介词。夫唯只有道,善贷助且成。
第四十二章
道先天之道,无极,零生一一,太极,无,天地之始,一生二二,两仪,太极图,一阴一阳,后天之道,亦道亦物,道在物中,有,万物之母,二生三三,两仪生了四象,有1+2阴阳,三物,三生万物万物,泛指三物后。生的过程,皆一分为二:1+2+4+8……成叉网图。一叉一阴阳,为一物。首段,同朱熹卦块横图:1+2+4+8+16+32+64。万物负背负阴而抱拥抱阳,冲气以冲气以,介词短语,介宾前置,以冲气;冲,相冲,使动,使……相冲;气,阴阳二气;冲气,使阴阳二气相冲(斗争,激荡,交融)为和和谐。句谓:万物背负阴而拥抱阳,以使阴阳二气相冲为和谐(对立统一)。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谷,通“穀”,善,而王公以以孤、寡、不谷,介词短语,介宾承前为称名。句意:喜恶,对立统一,相冲为和谐。故物或损之而而,状词,状语标志益,或益之而损句意:损益,互相转化。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强横,只强不弱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以此,介宾承前为教父父,开始,源头。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于天下之至坚,介词短语,作状语,后置,省介词。介词短语,容量极大。无有无有,偏正词组,状语+动词,作状语,省介词,以无有入无间于无间,介词短语,作补语,后置,省介词,于,到,吾是以因此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希,通“稀”,很少及达到之。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哪个亲?身与货孰多重要?得与亡孰病有害?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危,可以以此,介宾承前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衰。大盈若冲虚,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笨嘴。躁人躁生热胜寒,静人静生凉胜热。清躁则不清静为天下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