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语》简注-引言

(2023-05-20 08:58:39)

《论语》简注

 

引 言

 

《论语》,无人不知,无人不夸。孔子的话,一句顶一万句。谁都能引用几句。遗憾的是,这部书,自古至今,注释汗牛充栋,见仁见智,没人全懂。

朱熹《集注》,科举要求,不能改一字。但朱熹自己承认,挑灯夜战,解不出难句。杨伯峻《译注》,公认楷模,但问题多多,再版大改,仍有不少差错。其译文,是碧玉架上挂垃圾袋。

《论语》有错吗?肯定没有。错在后人。“色斯举矣,翔而后集。”人人当“色”为“脸色”,后人真该惭愧。

汉语,成熟于有周一代,《四书五经》,可谓代表。后人研究汉语,取此足矣。语言研究什么?一、句子结构。二、句子材料。前者是纲,后者是目,纲举目张。语言,目变,纲不变。

何谓纲?纲就是主、谓、表、宾、定、状、补,笔者称为“脏腑”。何谓目?目就是词(字)、特殊词、词组、复合词组、介词短语、成语。语法是纲,训诂是目。古人不言语法,决非没有语法。《四书五经》,句子结构,“脏腑”齐全,不缺表语;句子材料,不缺系词;《论语》是口语,系词特多。其中“是”,汉语语法,拒不承认。其实,今语系词“是”,与《论语》,一脉相承。

《论语》不能全懂,除了时代局限,问题多出在语法。笔者一生研究英汉语法,乐此不疲。《我的汉语语法纲目》,二千余字,归纳于《诗经》,参考于英语。虽违传统,却适用解读。试用于《论语》《老子》《孙子》《周易》四部简注,多有新意,似更合原意。原意的载体是语言。语言的规律是语法。本人有点自信,恳请读者明鉴。

《论语》简注,三万字出头,其中正文,二万字。中小学生,若能把正文读懂读背,奉为圭臬,一生做事做人,不失正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