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诗文·后记
(2022-05-24 20:34:33)后 记
《风雅诗文》,原分前后部,父女合作。前部《诗文选》,父作,历经一生;后部《小春草》,女作,是诗集,限于中小学。女儿不愿自费出版,最后退出,篇幅减了一半。现加上《老子》《孙子》《周易》三部简注,作为附录,体现《夕阳学术》的应用。简注方式,注重难点,避免靳极苍教授说的,当注不注,不当注大注。特色是:借助语法,解决疑难,追求本来面目,较之传统,多有新意。
敝帚自珍。我不在乎钱,只想余文军编辑做我责编。他责编过《中国文化经典直解》及拙著《风雅注说》,眼力,水平,和敬业精神,令我十分钦佩。所以,我宁愿等他排上日程。
自费出版,给文艺带来了春天。春天,小花小草,往往最先响应。文艺的春天也一样。无名小卒,跃跃欲试。人生经历和感受,是个体的,各有特色,表达得好就好。默默无闻的人,也有自己的歌。
初稿,请知明中文副教授阅读。遵从他的意见,我作了很多删节。他的理由很中肯:
有些文章,不是不好,而是牵连了一些当事人,我觉得有点顾忌罢了。删除的东西,不一定不好,而是有所“碍”,或碍面子,或碍情份,或碍人事,或碍他人前程,林林总总,做人是蛮难的。
他对学术的见解,我也很赞赏:
学术研究,根在兴趣,至于具体例子,分析,结论是否被他人承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得之见。我读书,我思考,我有话要说,如此而已。至于古人说“发前人之未发”,这是最高境界了,也不是人人达得到的。我很欣赏萨特有关写作的名言:“我叫萨特,这就是我”。学术研究也是如此。这是我,我这样看。
《夕阳学术》十三篇,是长期研究《诗经》与英汉语法的结晶,多涉及语言学,介于文理之间,为平生兴趣所在,对语言来说,有点实用价值,其中《脏腑论》《节奏论》《省略论》《语序论》《动词论》《散句论》《翻译论》《教育论》《语法纲目》,为我拙创。可惜难登舞台,只能自费出版,因为撼山易,撼白话文难,撼传统也一样。但我坚信,读者自有知音,时间会带来希望,艰辛的劳动,不会付诸东流。
书稿好多改进,源于知明教授。他还为我写了《跋》。在此深表感谢。
梅法柱
2016年11月18日
补注一:
2021,5,30
四川大学出版社,最后没有给书号。是书已在网上发表,颇得好评。《传道书》翻译,及《文选》增篇,是事后所为,愿读者喜欢。
补注二:
2022,1,18
《论语》简注,是去年所为。考虑到通俗性,放在三部简注之前。简注不过万字出头,读者自可发现新意,不必花多少时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