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成功不容易
(2023-05-02 09:38:36)
新冠疫情“封锁静态”之中时,有些健身朋友哭诉“重了N公斤”;不过,咱自已可以从镜子上,看到自已清瘦下来,体重已经降到70公斤以下,肌肉量显然是有增无减。信息课上有家长,对照咱亚甲炎后的清瘦,说“老师,你胖了耶!”,我当然会说“太悲剧啦”!
三年前体重正在摸高78公斤时,因为亚甲炎,短短十天内,体重从摸高78公斤,急跌到64公斤,《大病一场,减肥成功》,不过连带损失了几公斤肌肉。之后虽然注意万分,戒了可乐,开始节食,但是运动量毕竟没有恢复到亚甲炎之前的水平,——>>这是参考了体检生化数据,对运动量加以控制,也是为了节省出时间;——>>但是体重仍然顽强收复失地,一度恢复到75公斤。
好消息是肌肉的增加,多于脂肪的恢复,因此同样的体重,比先前更加强壮。坏消息是,就算是节食,保持着运动量,体重的下降,仍然显得艰难非常。运动量是多少?每天2500米的游泳,步数统计两万步以上,其中包括(通常是游泳后的)健身和(通常是清早的)射箭。射箭相当于是有点趣味的“健身,负重步行,搜索,长跑”。
首先说明:我根本不认同,出自很多国内医界人士的嘴巴,实际来自中医观念的一些养生提法。比如说,“少吃肉,可以减肥”,这与我所理解的医学和营养知识,完全相反。当然,咱是“西医派”滴。因为营养首先要足够!少吃肉,就意味着多吃素,也就是多吃谷物即碳水化合物。这样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消耗更多的B细胞,也意味着更多的血糖水平,当然意味着更高的脂肪转化率和更高的血脂水平。中医人士很多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高血脂症患者,几乎百分百,都是高比例素食营养者。最终,我的减肥知识,基于“卡路里的消耗总量控制”。先前我是托大,“没有家族糖尿病史”,天天喝可乐,不知道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后来知道已经达到了6.4,那就要小心了。戒掉了可乐,也更严格地控制碳水化合物,但体重仍然不降。
帐面的热量进出,与真实的热量盈亏,有着各人有异,但肯定不同于对照表的数据。比如说,当我把饮食降低一半,运动量增加一倍时,从“能量守恒”的角度,体重理由会下降吧?但是没有!或者说,饮食几天内出现的明显体重下降,也可以在短短几餐放开肚皮后,马上恢复到原来水平。显然,饮食减少一半,是“伪减肥”,真正效果只是减少了肠道内的容重。那么,“能量守恒”的唯一解释就是:当我们的饮食下降时,消化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即便减少一半饮食,提高的消化效率,也足以弥补运动量的增加!人体就是这么强大!
把饮食再减少一半?近来,我就是这么做的。以至于,新冠清零时“备灾”准备的冷冻食品,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半年,还没有吃完!冰箱里区区几格的很大一部分库存,甚至还没有动用!不过肚子饿到48小时以上时,开始时候挺不好受,后来没感觉了,又提醒自已:别整出了精神厌食症!这可不是开玩笑:美国因为精神厌食症的死亡者,也许不亚于新冠真正的病死者。我最喜欢的歌手,卡蕾.卡朋特,她就是死于精神厌食症!伊人教训在目,《昔日重来》:when I was young I listened to the radio long looking for my favorite song,when It play I singed along, It make me smile……,歌词之描述,不正是我们自已生活体验中,总是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吗?
把运动量再增加一倍?亚甲炎之前,就是这么做的!当时也为了测试,自已对极大运动量的真正承受力。于是,游泳最高记录是3.5小时内完成了6300米。从身体感觉上,我预计体力耗尽时的最大距离大约是8000米。这个距离,完成什么珠江长江横渡游戏之类,绰绰有余了;横渡琼州海峡的话,可能还不够。疫情时不能游泳,变成了在空荡荡的街道上长跑,一度跑到了南海千灯湖来回,全长23公里,也大约验证了游泳距离的有效性。(按铁人三项的换算,跑步的体力消耗与游泳距离的换算是4:1)。但是,运动量的上限是有限度的。
之所以把运动量转移到游泳上,那是因为游泳不会受伤!而跑步会让脚部形成积劳慢性受伤,(运动员强化训练,会打封闭针(类固醇)继续练,以至于退役时,接近于残废,而且类固醇肖炎打得多的话,又会疑似使用了违禁兴奋剂)。后来的半马拉松级长跑,没有出现类似的脚本慢性受伤(只是趾甲受伤,掉了),可能是恢复素质上升了?更可能是没有快跑训练内容。:由于年轻学生时,参加市赛田径的比赛项目是400米,800米,4×100米,所以我的习惯性训练,总是包括了短炮和变速跑训练,对脚部的损伤也比较大,长跑的脚伤害比较小。所以,当梦妈跟我说:她的脚因为跑步的原因,这里疼那里痛,……,我就觉得,要保持运动量同时恢复,除了游泳没有其他办法。
必须维持运动量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另一个强大功能:它会优先消耗肌肉,保留“更宝贵的脂肪”!这是因为进化论中的人体,不能预见到今天营养过剩的时代,需要为“必定的饥荒”作准备,即今天公之界总是起哄的,所谓“千万不要忘记粮食危机”,——>>这既是某种大肚饿时代的惨痛记忆,更是进化论在人体机能中留下的强烈预案:如果不打仗就裁减军事,留下储备脂肪。
这一点,对于男士们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男士肌肉发达点,一般会被认为,更直接于阿诺州长终结者的健美形态;对于女士就尴尬一点:既要消耗脂肪,又要避免强壮感,更不好平衡。“快速散步,特别是晚饭后散步,慢速游泳”,再加节食,应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亚甲炎的信号,给我的运动量,上限封了底。其实真正吓我一跳的,是顺便做心脏B超的结果,检查员问我:你是运动员吗?左心室很厚哟!——>>咱好像还不算运动员!而且运动员的寿命,貌似都不怎么长,老年期健康水平,也不怎么令人羡慕!我的医学知识告诉我,是好是坏,关键取决于:舒张血压!即主动脉对左心室的压力,负相关于心跳频率。这是因为,如果舒张压偏高,左心室就会出现与运动员一样的代偿性增生,同时脉搏越来越偏快;反之,舒张压低,心室的负担轻,那么脉搏就应该下降。于是对血压和脉搏就高度重视起来。控制血压,需要未雨绸缪,至于脉搏,还好,安静时是50-70,应该是比较正常的范围。
当饮食的下降要保底,运动量的上限封了顶时,要控制体重或者说减肥,“降低体脂率”,就成了一场艰难的战斗。但还有第三个艰难的限制:我的工作毕竟不是运动,因此,运动必须放在业余时间,即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完成;而且要尽可能利用通勤距离。(所以我的步行数特别高,因为我连自行车都舍不得骑,尽量走路跑步)。最后,还要保持工作时的精力!运动量偏大时,工作时注意力会下降。
这样,能够成功控制体重,减肥,而身体素质不下降(肌肉上升,运动机能上升),夫的是一个艰难的,需要长期坚持的,而且需要规范的生活锻炼节奏的,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这样就引出了本文本来想说的中心思想:严谨的生活习惯出成绩。
只是本文就已经超长了,也恰好可以作为,健康锻炼的减肥专文,就此暂结吧。
三年前体重正在摸高78公斤时,因为亚甲炎,短短十天内,体重从摸高78公斤,急跌到64公斤,《大病一场,减肥成功》,不过连带损失了几公斤肌肉。之后虽然注意万分,戒了可乐,开始节食,但是运动量毕竟没有恢复到亚甲炎之前的水平,——>>这是参考了体检生化数据,对运动量加以控制,也是为了节省出时间;——>>但是体重仍然顽强收复失地,一度恢复到75公斤。
好消息是肌肉的增加,多于脂肪的恢复,因此同样的体重,比先前更加强壮。坏消息是,就算是节食,保持着运动量,体重的下降,仍然显得艰难非常。运动量是多少?每天2500米的游泳,步数统计两万步以上,其中包括(通常是游泳后的)健身和(通常是清早的)射箭。射箭相当于是有点趣味的“健身,负重步行,搜索,长跑”。
首先说明:我根本不认同,出自很多国内医界人士的嘴巴,实际来自中医观念的一些养生提法。比如说,“少吃肉,可以减肥”,这与我所理解的医学和营养知识,完全相反。当然,咱是“西医派”滴。因为营养首先要足够!少吃肉,就意味着多吃素,也就是多吃谷物即碳水化合物。这样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胰岛素,消耗更多的B细胞,也意味着更多的血糖水平,当然意味着更高的脂肪转化率和更高的血脂水平。中医人士很多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高血脂症患者,几乎百分百,都是高比例素食营养者。最终,我的减肥知识,基于“卡路里的消耗总量控制”。先前我是托大,“没有家族糖尿病史”,天天喝可乐,不知道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后来知道已经达到了6.4,那就要小心了。戒掉了可乐,也更严格地控制碳水化合物,但体重仍然不降。
帐面的热量进出,与真实的热量盈亏,有着各人有异,但肯定不同于对照表的数据。比如说,当我把饮食降低一半,运动量增加一倍时,从“能量守恒”的角度,体重理由会下降吧?但是没有!或者说,饮食几天内出现的明显体重下降,也可以在短短几餐放开肚皮后,马上恢复到原来水平。显然,饮食减少一半,是“伪减肥”,真正效果只是减少了肠道内的容重。那么,“能量守恒”的唯一解释就是:当我们的饮食下降时,消化效率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即便减少一半饮食,提高的消化效率,也足以弥补运动量的增加!人体就是这么强大!
把饮食再减少一半?近来,我就是这么做的。以至于,新冠清零时“备灾”准备的冷冻食品,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半年,还没有吃完!冰箱里区区几格的很大一部分库存,甚至还没有动用!不过肚子饿到48小时以上时,开始时候挺不好受,后来没感觉了,又提醒自已:别整出了精神厌食症!这可不是开玩笑:美国因为精神厌食症的死亡者,也许不亚于新冠真正的病死者。我最喜欢的歌手,卡蕾.卡朋特,她就是死于精神厌食症!伊人教训在目,《昔日重来》:when I was young I listened to the radio long looking for my favorite song,when It play I singed along, It make me smile……,歌词之描述,不正是我们自已生活体验中,总是最美好的记忆之一吗?
把运动量再增加一倍?亚甲炎之前,就是这么做的!当时也为了测试,自已对极大运动量的真正承受力。于是,游泳最高记录是3.5小时内完成了6300米。从身体感觉上,我预计体力耗尽时的最大距离大约是8000米。这个距离,完成什么珠江长江横渡游戏之类,绰绰有余了;横渡琼州海峡的话,可能还不够。疫情时不能游泳,变成了在空荡荡的街道上长跑,一度跑到了南海千灯湖来回,全长23公里,也大约验证了游泳距离的有效性。(按铁人三项的换算,跑步的体力消耗与游泳距离的换算是4:1)。但是,运动量的上限是有限度的。
之所以把运动量转移到游泳上,那是因为游泳不会受伤!而跑步会让脚部形成积劳慢性受伤,(运动员强化训练,会打封闭针(类固醇)继续练,以至于退役时,接近于残废,而且类固醇肖炎打得多的话,又会疑似使用了违禁兴奋剂)。后来的半马拉松级长跑,没有出现类似的脚本慢性受伤(只是趾甲受伤,掉了),可能是恢复素质上升了?更可能是没有快跑训练内容。:由于年轻学生时,参加市赛田径的比赛项目是400米,800米,4×100米,所以我的习惯性训练,总是包括了短炮和变速跑训练,对脚部的损伤也比较大,长跑的脚伤害比较小。所以,当梦妈跟我说:她的脚因为跑步的原因,这里疼那里痛,……,我就觉得,要保持运动量同时恢复,除了游泳没有其他办法。
必须维持运动量的原因,是由于人体另一个强大功能:它会优先消耗肌肉,保留“更宝贵的脂肪”!这是因为进化论中的人体,不能预见到今天营养过剩的时代,需要为“必定的饥荒”作准备,即今天公之界总是起哄的,所谓“千万不要忘记粮食危机”,——>>这既是某种大肚饿时代的惨痛记忆,更是进化论在人体机能中留下的强烈预案:如果不打仗就裁减军事,留下储备脂肪。
这一点,对于男士们算是一个好消息:因为男士肌肉发达点,一般会被认为,更直接于阿诺州长终结者的健美形态;对于女士就尴尬一点:既要消耗脂肪,又要避免强壮感,更不好平衡。“快速散步,特别是晚饭后散步,慢速游泳”,再加节食,应是比较合理的方案。
亚甲炎的信号,给我的运动量,上限封了底。其实真正吓我一跳的,是顺便做心脏B超的结果,检查员问我:你是运动员吗?左心室很厚哟!——>>咱好像还不算运动员!而且运动员的寿命,貌似都不怎么长,老年期健康水平,也不怎么令人羡慕!我的医学知识告诉我,是好是坏,关键取决于:舒张血压!即主动脉对左心室的压力,负相关于心跳频率。这是因为,如果舒张压偏高,左心室就会出现与运动员一样的代偿性增生,同时脉搏越来越偏快;反之,舒张压低,心室的负担轻,那么脉搏就应该下降。于是对血压和脉搏就高度重视起来。控制血压,需要未雨绸缪,至于脉搏,还好,安静时是50-70,应该是比较正常的范围。
当饮食的下降要保底,运动量的上限封了顶时,要控制体重或者说减肥,“降低体脂率”,就成了一场艰难的战斗。但还有第三个艰难的限制:我的工作毕竟不是运动,因此,运动必须放在业余时间,即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完成;而且要尽可能利用通勤距离。(所以我的步行数特别高,因为我连自行车都舍不得骑,尽量走路跑步)。最后,还要保持工作时的精力!运动量偏大时,工作时注意力会下降。
这样,能够成功控制体重,减肥,而身体素质不下降(肌肉上升,运动机能上升),夫的是一个艰难的,需要长期坚持的,而且需要规范的生活锻炼节奏的,一个严谨的系统工程。这样就引出了本文本来想说的中心思想:严谨的生活习惯出成绩。
只是本文就已经超长了,也恰好可以作为,健康锻炼的减肥专文,就此暂结吧。
前一篇:宋鸿兵所译《常识之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