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断札|行穰

(2022-07-15 09:35:32)

兰亭-132

《行穰帖》

王羲之真迹早已片纸无传。唐时人以双钩填墨之法摹写,其摹本逼肖真迹,世称唐摹本“下真迹一等”,实际上已视其等同于真迹。唐以降,世代战火,摹本亦毁散无数,日渐稀少。故羲之唐摹本,哪怕只是残片只字,也价比黄金。现存数段断札,都是羲之末年鼎盛期作,珍贵无比。

一、《行穰帖》。硬黄纸本,纵24.4厘米,横8.9厘米。二行,十五字。有宋徽宗金泥题签和宣和之印。

原文: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

《右军书记》载,此信全文为“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县,量宜,其令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此帖是前段断札。

《行穰帖》用篆籀笔法,笔画圆劲,锋棱收敛。将“任自然”发挥极致,字大者使大,如“行穰”;字小者使小,如“足下”,简括成六点。字之大小反差极尽悬殊。又字字欹侧,自然不存在水平垂直,水平垂直是人工,自然之态是欹侧,欹侧则生姿,如“九人还”。字势一泻而下,极为奔放。此帖是王羲之充满大草意味的一帖。

晚明董其昌酷爱此帖,说“此卷在处,当有吉祥云覆之,但肉眼不见耳!”卷后题跋云:“东坡所谓’君家两行十三字,气压邺侯三万签’者,此帖是耶?”引诗是苏轼《书刘景文所藏王子敬帖》,指王献之《送梨帖》,借句言此帖之佳,之后又多次题跋,有二次是百字长文。董其昌自命高妙,应于此帖领悟颇多。

断札|行穰

行穰帖

断札|行穰

笔势错落示意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青李来禽
后一篇:孔侍中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