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文体知识归纳
(2017-05-03 22:29:11)周至县教育科研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 |
2016XKT-----ZXYW080 |
课题名称 |
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
负责人 |
田宁 |
负责人 所在单位 |
鹿马初级中学 |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一、记叙文的概念: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等。 三、记叙文的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小说。 1、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神不散”指无论形式表达多么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2、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多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等因素。例如:《藤野先生》、《羚羊木雕》《紫藤萝瀑布》等。 3、抒情散文:一般不详细的叙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景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面貌,体现特定的精神或主旨。例如:《春》《荷塘月色》等。 4、哲理散文:哲理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例如:《谈生命》《蝉》等。 5、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中考常考点:分析人物形象)、情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记叙线索:时空、人物、某物、情感。 1、时空:人物活动、事情发展、景物变化等,都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发展。例如:《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围绕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 2、人物:以人物为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 3、某物:以物为线索,串联事件内容。例如:《羚羊木雕》就是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 4、情感:以情感为线索,推进情节发展。例如:《心声》《春》等。 五、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1、“我”是贯彻全文的线索人物。
总之,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用“你”“你们” 来叙述。 作用:1、便于抒发情感,如同和别人对话,显得更加亲切。 总之,缩短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的经过告诉读者。 作用:用他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由灵活地讲述文章内容。 六、记叙文的顺序:记叙的顺序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及其作用 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写。 顺叙的作用: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倒叙及其作用:
3、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三、插叙及其作用
七、倒叙和插叙的区别 倒叙是就全篇而言的,回想的篇幅长,占整篇文章的主体,是表现中心的主要内容,回想结束后,情节不再向前发展,首尾基本上在一个时间段上。(如《风筝》、 插叙是就局部而言的,回想的篇幅短,回想结束后,情节继续向前发展(如、《羚羊木雕》、)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学生在学习记叙文的过程中,对记叙文的文题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导致答题易错、易混淆。因而有必要把知识点进行整合梳理。
|
||
能否按期结题 |
能按期结题
|
||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