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2017-03-21 12:34:15)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问题是: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结合本园实际,研究和探索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的内容、途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选做此项研究,基于以下背景:
1、
(1)幼儿园提供的体育器材单一。
(2)各班户外体育的时间安排不明确,导致教师不能灵活安排。
(3)教师组织体育活动的内容、类型比较单一、不够丰富。
(4)教师对体育活动材料的投放不够丰富,不注重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
(5)家长只注重幼儿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幼儿体能的发展。
在反复研究与斟酌的基础上,我园把《幼儿户外体育锻炼研究》选为本园课题,进行研究、探索。
2.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
个体发展过程中,生命的健康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幼儿期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亦是建立良好物质基础的关键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
3.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需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幼儿的动作发展提出三条目标:一是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二是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三是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指南》为幼儿的动作发展指引了方向,而提高幼儿动作发展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可见,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对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幼儿的健康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我们认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是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与基本规律,促使其身体的生长发育、身体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户外教育活动。我园以培养具有“健康的体魄,聪慧的头脑”的幼儿宗旨,成为我们幼儿园的奋斗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户外体育活动和教育活动,增强幼儿体智、陶冶幼儿情操、磨炼幼儿意志、发展幼儿交往能力,让幼儿在体验成功和快乐中获得健康和谐发展。
三、理论依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陈鹤琴先生早年在开创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园实验时所写的《我们的主张》十五条中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第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健康。”他说:“要知道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儿童的身体不强健,到了成年,也不会健康。”
4.法国著名学家蒂索从医学的角度来评价体育活动:“运动能代替药品,但世界上任何药品都不能取代运动的好处”。幼儿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时期,而运动则成为他们锻炼身体的客观需要,以实现其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发展的平衡。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运动则是幼儿探索客体环境的最有效手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运动来感知世界,而且需要通过运动来积累经验,从而为他们的心理发展打下基础。
四、研究目标
1.研究和探索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途径、方式及其注意事项。
2.发展幼儿走、跑、跳、钻爬、平衡、攀登等基本动作,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使体育潜质良好的幼儿特长得到充分发展,通过研究使我园形成体育教育的特色。
3.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活泼开朗、自信以及较强的责任感、合作能力、意志力等)。
五、主要研究内容
1.合理安排每个活动的内容,确定活动的任务。教师要掌握幼儿生理负荷量的测量方法,合理安排户外体育活动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习密度,确定新教的知识和技能,保证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适宜程度,真正达到增强幼儿体质的作用。
2.对幼儿的动作发展给予科学的评价。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考虑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并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力争让每位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在评价幼儿时,应少用横向比较,多引导幼儿与自己进行纵向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高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组织户外体育活动。创造被人接受的气氛,让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参加体育活动,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以保证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发挥创新意识。全课题组教师要以课题研究和实施为导向,认真学习,确立现代教育观、儿童观,在幼儿集体活动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及时肯定幼儿的成绩与进步,在自由活动中教师要充当幼儿的合作伙伴,真正融入幼儿的活动中去,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需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和发现每一个幼儿的积极变化,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六、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永乡乡中心幼儿园全体幼儿。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专著、书籍、报刊上的有关理论文章和经验总结等,使课题研究有充分的理论支持,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指导本课题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教育活动或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教育活动,并根据我园实际,总体设计,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预设特色体育活动方案;探索幼儿园主题环境、走廊环境体育活动环境创设的方法,设计并开展组内研究课、观摩活动。
(3)观察研究法:在自由活动、集体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实验阶段的发展事实(动作、言语、性格、感知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七、研究原则
1.尊重幼儿的原则:师要尊重幼儿的合理意愿与要求,尊重幼儿在活动中所做的努力和成果,不随意否定幼儿的行为,积极为幼儿创设能力表现和展示自我的机会。
2.主体性原则:只有当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其能力才能得以更好的发展。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把儿童置于活动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园内可行的活动场所、各种自制的体育器械,让幼儿大胆尝试,动脑动手、主动发展。
3.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平时要注意观察,创设自主活动的条件,并针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设计可行的教育活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4.实践性原则:课题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户外活动场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幼儿户外体育活动,并在实践中总结、提升,使之具有科学性、
八、研究步骤
研究时间:2014.1——2015.12
(一)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5月)
1.组建课题组。学术主持人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质量,在着手开展研究前,我园采取竟聘上岗的办法,让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老师脱颖而出,走上主持人岗位;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们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申报相关的课题组,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的个人发展。
2.组织教师查阅文献,认真学习有关理论,提高对研究方案的认识和相关知识的积累以及体育特色环境的创设。
(二)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9月)
1.按照研究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边研究边思考,边实践边反思,并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2.逐步积累过程性资料,总结幼儿园特色体育活动的方法。
1.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将课题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汇编《幼儿园特色体育文化活动》成果集;召开家长会,以晨间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活动课、每周一日体育活动的形式汇报展示所取得的成果。
2.汇总材料,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九、预期研究成果与分工
标志性成果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
研究方案 |
调查报告书面 |
2014.2 |
王苏云 |
理论学习材料 |
材料收集 |
2014.3 |
王苏云 |
课题研究的发表 |
论文 |
2015.9 |
王苏云 贾亚玲 |
户外体育活动 |
图片集 |
2015.10 |
王苏云 |
中期报告 |
书面报告 |
2015.1 |
贾亚玲 |
结题报告 |
书面报告 |
2015.12 |
王苏云 |
十、课题的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人员结构和相关研究成果
幼儿园园长担任课题行政主持人,业务园长担任学术主持人,我园课题组成员均为我园骨干教师,幼儿园全体教师参与研究,教师平时工作认真,善于总结经验,使课题研究具有有效的组织保障。
有优秀的研究队伍和良好的物质条件,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硬件和软件的相互协调,使课题的研究得到保障。加上领导的充分重视、教师的积极参与,本课题将在我园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资金保障:幼儿园在课题开展的一年半中,保证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资料、印刷费、研讨会议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