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学困生错题诊断和指导研究》开题报告
(2019-01-03 08:03:01)分类: 开题报告 |
编号:1820025
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教师个人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题名称
姓
所教学科
新浪博客
单
一、开题报告内容
(一)课题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问题的提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比较薄弱等诸多原因,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积极性较差,上课被动听讲,以致教学成绩总是难以提高。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失去信心,完全丧失学习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困生”,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表现显得尤为突出。 近年来,我国对学困生领域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研究重点也从探讨学困生的特点及原因,转变到如何通过教学手段干预,切实改善他们落后的学习状况。其中,对学困生错题研究对改善学困生学习状况,提高自信心,满足成就感非常重要。虽然有些学校对小学数学错题成因及对策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对学困生错题方面研究很少。多数教师把错题归结为学生粗心、不理解或智力障碍,从而忽略许多数学教学上的失误,没有真正挖掘出错误出现的根本原因(包括数学心理学方面)。同时,教师对学困生的错误缺乏有效指导。仅仅通过重复加强训练,学困生只是在记忆上下功夫,虽然暂时解决了解题问题,却对数学没有实质性地理解。因此,我们对学困生错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2.概念的界定 (1)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知识好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学生。 (2)错题诊断,就是教师根据学困生的错题情况,从数学知识掌握和学生做题心理品质两方面进行客观分析,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去诊断查找出内在原因。 (3)错题指导研究,指教师对错题进行诊断之后,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错题指导策略,在教学设计、作业设计、课堂教学、多元评价等方面改变学困生现状,让学困生知错、纠错和化错,从而促进其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
||
(二)课题研究目标、任务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1)通过错题分析和师生对话,诊断高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的成因。 (2)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高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的诊断与指导对策。 2.研究内容 (1)高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的成因诊断研究。 根据学困生的错题,找出出错的原因。 (2)高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的类型研究。 针对学困生错题集中的类型,归纳特点。 (3)高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指导研究。 针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困生错题,寻找出基础知识补救的措施和途径。 针对基本能力欠缺的学困生错题,寻找提升基本能力的策略。 针对学习习惯差的学困生错题,寻找出改变学习习惯的方法。 针对心理品质较差的学困生错题,寻找改善心理品质的方法。 3.研究对象 以新北关小学的五年级(1)班和六年级(1)班为实验班展开课题研究,对比参照班为:本校的五年级(2)班和六年级(2)班。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关于小学学困生错题方面的研究资料,了解错题存在的理论分析,了解学困生产生错题的心理等等。 (2)行动研究法:通过日常练习、测试,汇总学困生错题情况,对错题进行分析,寻找对策,在课堂中加以运用,边修改,边实践,完善课题研究,检验运用效果。 (3)经验总结法: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积累经验,找出适合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教学方法。如课堂上的重复别人发言,对他们提问简单问题,鼓励他们积极回答问题,小组活动时一对一帮扶,课下教师个别辅导,与家长积极联系。 (4)个案研究法:是指对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在一年时间里连续进行跟踪调查,从而研究高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的成因,并给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指导对策。
|
||
(三)研究过程和步骤 通过搜集资料、观看视频和课堂诊断等途径,根据个人课题开展的具体过程以及本课题研究内容的实际情况,特拟定以下三个研究阶段: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18年5月—2018年8月) (1)收集并学习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探讨;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修改、完善,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3)撰写课题评审书,申请立项。 2018年6月,开始拟定详实的实施方案,顺利完成课题开题工作,并在县有关科研专家的指导下,形成更具操作性的《课题实施方案》。本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积累和充实理论知识,认真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包括《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6版)和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及指导学困生学习的相关著作、文章,并形成了相关理论学习笔记。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19年3月) (1)对数学学困生错题类型进行调查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实验班级学困生错题类型,让学困生准备错题本,对学困生错题本进行认真分析总结,11月底完成《高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诊断》。对学困生各种错题类型,造成错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学困生错题的误区及原因,以及下阶段在进行课题研究过程中指导学困生有效提高做题正确性的方法。 (2)确定个案:在日常课堂上对学困生发现的问题基础上,在五、六年级数学学科选择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学困生,建立错题档案。 (3)研究成因和对策:及时记录研究情况、结果、感想、体会,分析处理相注意追踪分析,探求共性特征,分析学困生各类错题的形成原因。有目的有计划的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实验,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方面开展,以摸索、形成、积累克服学习障碍的有益经验。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9年4月—2019年5月) (1)进行课题实验成果的终结检测,对实验成果进行理论升华,同时收集整理实验材料。 (2)整理分析研究资料,完善课题成果,同时对课题实验资料进汇编整理。 (3)在课题推广的基础上,积极撰写《小学数学高年级学困生错题的成因诊断典型》的研究报告。 (4)汇总相关研究成果,提交课题结题的申请鉴定。
|
||
(四)预期研究成果呈现形式 |
||
时间(月) |
任务名称 |
成果类型 |
2018.6 |
学生错题方面的理论学习 |
教学反思 |
2018.7 |
错题案例收集 |
案例整理 |
2018.9 |
错题案例收集 |
案例整理 |
2018.10 |
错题诊断分析 |
研究日志 |
2018.11 |
错题诊断分析 |
研究日志 |
2018.12 |
错题诊断分析 |
研究日志 |
2019.1 |
小学高年级学困生错题个案分析 |
案例整理 |
2019.2 |
小学高年级学困生学习辅导 |
教学论文 |
2019.3 |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指导课 |
研究课例 |
2019.4 |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错题诊断和指导案例汇编》整理 |
错题诊断汇编 |
2019.5 |
撰写《小学数学高年级学困生错题的成因诊断和指导研究》研究报告 |
研究报告 |
二、课题开题结论(地方不够可以附加纸张)
1、错题成因诊断不仅要考虑学生的问题,还要思考教师教学方面的因素,比如作业布置的难易程度,课堂教学是否分层开展等。 2、在学困生界定方面,已经从基础知识、学习习惯等四个方面阐述,那么在后面的错误指导研究方面也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前后做到一致。比如学生抗挫能力、学习方法的改进等 3、研究目标方面,要详细描述出通过哪些途径达到某些目标。比如通过课堂观察或师生交流对话等。 4、错题诊断要做到个体化,要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课堂教学要体现出教师的个体关爱。 5、成果呈现形式方面,很重要的研究课,要体现出来。
|
三、开题论证专家数据表
参 加 开 题 论 证 人 员 |
姓 |
职称、职务 |
工 |
签名 |
康恒印 |
中小学高级 |
邯郸市教科所 |
康恒印 |
|
李书朝 |
中小学高级 |
涉县教研室 |
李书朝 |
|
孙志辉 |
中小学高级 |
邯山区教研室 |
孙志辉 |
|
岳焕敏 |
中小学高级 |
邯山区教研室 |
岳焕敏 |
|
|
|
|
|
四、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市属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学校盖章
年
|
注:将开题报告送交至县教育科学规划办和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