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家务劳动与孩子成才密不可分

(2023-12-30 17:18:45)
标签:

转载

家务劳动与孩子成才密不可分

   家教故事:哈佛大学的一些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曾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进行了长达20年的跟踪调查,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要高出20%左右,离异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较低。一位母亲生病了,让14岁的女儿收拾桌子,而孩子冷淡地回答:“我不是保姆!”妈妈伤心地向专家诉苦,专家问:“您常常让您的孩子帮您干家务活吗?”妈妈说:“从来没有……”这样的父母平时总是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怕孩子累着,不给孩子学做家务活儿的机会。

家教分析:专家们分析说,孩子的情商是需要通过做具体的事情的实际体验才能提高的。“劳动创造了人”。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珍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富有责任心等品质,他们长大以后,自然比那些“四体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他们更能优秀的做人、成功的做事、幸福的生活。其实,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被古今中外教育专家和家庭教育有识之士反复理论论证和实验证过。比如,我国最有权威性的研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北京、黑龙江、江西和山东四省市2万名家长和2万小学生进行的家庭教育状态调查。其调查报告关于孩子发展与做家务劳动的关系部分也得出了令许多家长感到有点意外的结论:会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成绩更优秀。”报告认为,做家务会耽误学习,很多家长都不会让孩子做家务。但是大数据结果却告诉我们,自主管理能力高的小学生学业水平也更高。有意思的是,在孩子专门负责一两项家务活的家庭里,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也相对较高。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而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后者是前者的27倍之多,两者相差悬殊。如下图

[转载]家务劳动与孩子成才密不可分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知道习惯对孩子的重要性,但不少家长更关注与学习相关的预习、复习等习惯和行为,而忽略了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才是促进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家教启示:爱劳动是孩子的天性,懒与笨是后天养成的。对孩子成才抱有期望的父母们,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深刻认识家务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认真对待孩子的劳动教育,不要把家务劳动这些对孩子而言举手之劳的事当负担,剥夺孩子最基本的劳动权利和锻炼自己的机会。最近,一份“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在网上很流行,家长跟帖中用得最多的词是“汗颜”,说明公众普遍认可从小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很难有出息。不过,美国家庭教育也是走了许多弯路,对孩子、家庭、国家都造成巨大危害,“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是他们痛定思痛的产物。我们国家的家长绝不能再走美国的老路,绝不能重蹈覆辙。家庭劳动教育从哪里入手呢?不妨参考美国孩子的家务清单:

9-24个月: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岁:可以在家长的指示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把衣服挂上衣架;使用马桶;刷牙;浇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更好地使用马桶;洗手;更仔细地刷牙;认真地浇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宠物;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能独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铺床;准备餐桌(拿刀叉,摆盘子);饭后把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正确叠不同的衣服);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能帮忙擦桌子;铺床、换床单(从帮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幼儿园用的东西);收拾房间(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能独立打扫自己的房间。

  7-12岁:能做简单的饭;帮忙洗车;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间、厕所;扫树叶,扫雪;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

13岁以上:能换灯泡;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两面);清理冰箱;清理炉台和烤箱;做饭;列出购物清单;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叠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