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T》理论简介(一千零三十一)
(2022-08-13 17:45:22)分类: 理论探索 |
《NEUT》理论简介(一千零三十一)
刘文旺
凡是拥护相对论的都不懂相对论!
Those who support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do not understand it!
从理论本身看,刘文旺建立了统一相对论(已全文发表),从我的统一相对论中可以推导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从而从理论上否定了相对论;从实验方面看,刘武青先生的实验表明:给蓄电池充电,使其拥有的电磁能量增加;压缩(或拉伸)弹簧,使其拥有的机械能增加;加热物体,使其拥有的热能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物体的能量增加,其拥有的质量应该相应增加。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三个不同的角度上同时见到了物体能量增加而质量减少的事实。这就否定了质能方程,进而否定了相对论。此外,从天文观测发现的暗能量、暗物质以及卫星的异常加速现象等都是相对论所不能解释的。这至少说明相对论是有问题的,有人说:“所有反对相对论的人,都不懂相对论。”那就请懂相对论的人帮助爱因斯坦解释一下上述事实吧!
——刘文旺
科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一些著名的智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人往往具有强烈的质疑精神,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物理学之父的伽利略身上。
自然科学,尤其是作为自然科学基础的物理学的研究,是一种创新学科。需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还记得物理学之父伽利略吗,那是一个连自己的妈妈都敢踢两脚的小马驹。现代研究物理的人具有多少这样的意识。
伽利略是近代物理之父。他是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人,尤其是把实验引入到了物理学。定量地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还提出了相对性原理等。在他的影响下,一下子诞生了大量的著名实验物理学家:笛卡尔、费马、帕斯卡、马略特;惠更斯;莱布尼兹、格里凯;波义耳、胡克和哈雷等,他们通过实验,在热学、电学、力学、光学等物理学科的各个方面,发现了大量的定律。推动了物理学的进展。
1879年麦克斯韦写信给美国航海历书局叙述了一个问题:地球上一切观测光速的方法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由于光总是沿着相同的路径返回,因此,我们无法测量出传播光的以太相对于地球的运动。这封信被当时正在哪里工作的迈克耳孙看到了。这引起了它的极大的兴趣。最后,在1880年他在欧洲进修期间在赫尔姆霍茨的帮助下,在柏林大学的用干涉实验。结果发现地球周围的广播的运动速度与地球的运用没有关系。后来,迈克耳孙回过后,雨莫雷合作又重新进行了实验结果还是一样,干涉条纹的移动远小于应该存在的数值。
我们知道这个测量精度是非常高的。比一般方法测量的数值精度高出一万倍。在这样的精度下仍然没有发现光速与地球的运动之间的联系。这是非常令人不解的,理由是这与我们熟知的速度叠加原理是直接相矛盾的。
由此诞生了后来的相对论。
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论,我们分析如下。
在一个容器中,放着某一温度的气体,在其右面放置一个反射镜,把其右侧产生的辐射反射到左边来。由我们的常识可知,从其左边发出的光与从其右边发出的光是一样的。一个观测者从其右边向其高速运动。在这个观测者看来,这一气体高速向其运动,则其右边发出的光应该发生多普勒紫移,而其左边发出的光应该发生多普勒红移。因此,其见到的该气体面向其一侧发出的光与反射镜反射出来的光不同。但另一方面,我们知道,该气体的左右发出的光是一样的,镜反射后不会发生频率的变化。在观测者看来,应该发生同样的多普勒紫移。这个矛盾应该怎样解释?
相对论多普勒效应
在相对论中,由于光子相对于一切观测者拥有不变的运动速度,而且,光子频率的变化不满足经典意义下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因此,光子的多普勒效应,只能用运动的时间的变化来计算,当光源以速度v相对于观测者迎面而来时,有ν1=ν[(1+v/c)/(1-v/c)]1/2(1);当光源以速度v相对于观测者相背而去时有ν2=ν[(1-v/c)/(1+v/c)]1/2(2)、原子的发光实际上是原子中运动的电子发光,而原子中轨道电子的运动速度,有的可接近光速的1/3
在这里的分析是说,相对论的质速关系错了、相对论理论本身错了。在解决运动粒子/物体的“质量”的变化上,爱因斯坦的质速关系没有解决一个问题,而只是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运动粒子/物体的“惯性”是变化的。只是没有给出经得起推敲的解释。
2021年1月21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