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三百二十五)——漫谈李子丰现象
(2022-06-23 07:23:58)分类: 理论探索 |
中流击水(三百二十五)
刘文旺
Those who support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do not understand it!
——刘文旺
最近一段时间燕山大学教授李子丰教授关于相对论的哲学思考——李子丰认为现在相对论里所有的所谓的实验和验证都是假的。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是一件好事,这表明还有很多人在关心理论物理的发展。还有敢于质疑相对论的人存在。学术界的辩论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是广泛存在的。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关于量子力学的完备性的争论被人们称之为世纪辩论。这一辩论在两位巨星相继离世后,仍没有结束。这就是存在于霍金和彭罗斯之间的大辩论(霍金基本上代表了量子力学的观点而彭罗斯则代表了相对论的观点),甚至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探讨同样的问题。面对李子丰的挑战,没有人敢于正面回答问题。只是转移话题——认为李子丰太幼稚。我认为,学术探讨应该正面回答别人的质疑或挑战而不是这样简单地回避。我个人的观点是:相对论是错误的:相对论不能解释天文观测发现的暗能量、暗物质以及卫星的异常加速现象。从理论本身看,刘文旺建立了统一相对论(已全文发表),从我的统一相对论中可以推导出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全部,从而从理论上否定了相对论;从实验方面看,刘武青先生的实验表明:给蓄电池充电,使其拥有的电磁能量增加;压缩(或拉伸)弹簧,使其拥有的机械能增加;加热物体,使其拥有的热能增加。按照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物体的能量增加,其拥有的质量应该相应增加。遗憾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从电磁能、机械能和热能三个不同的角度上同时见到了物体能量增加而质量减少的事实。这就否定了质能方程,进而否定了相对论。有人说:“所有反对相对论的人,都不懂相对论。”那就请懂相对论的人帮助爱因斯坦解释一下上述事实吧!
因此,又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出发我们不会得到热恩和正确的理论。Zh而一点体现在霍金的悲剧上。当然,这一现象很早就在早期的研究者身上体现了出来。只不过那个时期人们积累的客观事实还不是很多。
我们看下面的分析:
1916年爱因斯坦在其引力场方程中加入了宇宙项gμνλ,其中gμν为度规张量、λ为宇宙常数。由天文观测可知,我们的宇宙近乎是平直的。因此,λ=0。
在此基础上,海森堡进一步认为,宇宙的真空是包含无数的虚的正反电子对(粒子对)。这样,狄拉克意义下的空穴,就被真实的反粒子所取代了。原来的狄拉克真空就演化成了海森堡真空。这一转变非同小可,狄拉克的真空是一个拥有无穷大负能量的空间,而海森堡真空的能量密度变为零。从而解释了为什么宇宙常数为零:λ=0。
海森堡的真空理论解释了宇宙常数为零:λ=0,但还是没有解释为什么宇宙中正反物质的不对称性,即宇宙中天体主要以正物质粒子构成。
我们对此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狄拉克认为在狄拉克真空中,由于原来的电场强度是零,当一个负能量电子吸收一个能量是2mec2的能量(如高能光子等)后,会变为一个质量是m的正能量的电子。这时真空因缺少一个负能量的电子,而出现一个空穴。失去一个质量是-me能量是-mec2的粒子,就相当于产生一个带一个正电荷e、质量是me、能量是mec2的粒子。
按照迪拉克的理论,宇宙中正反粒子是严格对称的。1933年12月狄拉克在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说,宇宙中有正反物质构成的天体是严格对称的。但是,我们观测到的事实是,宇宙中的天体主要是由正物质构成的,由反物质构成的天体至今没有发现。
而海森堡的真空理论认为,正反粒子拥有的质量、电荷、能量都是相反的。这一点与我们观测到的电子与反电子及所有的正反粒子对,在湮灭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是mc2的事实不相符。
2021年7月11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