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一百二十九)

(2018-08-21 08:17:28)
分类: 理论探索

走进后相对论时代(一百零二)

    刘文旺

 

不但物理学家对事件与空间有自己的思考,在此之前,哲学家已经有了充分的思考。当然,物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因此,物理学中现有的关于之间与空间的思考,仍属于哲学的范畴。牛顿的时空观,是比较客观的,后来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观,就有些另类。

霍金的时空观,其实,传统的玻尔兹曼时空观的翻版,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

霍金本人超出一般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智力非凡处、思维非常处,也由此可见一斑。

再读《时间简史》的一大意外收获,是读到书中居然有霍金点出当今科学家不懂哲学、哲学家不懂科学的可悲现象及成因:“迄今,大部分科学家太忙于发展描述宇宙为何物的理论,以至于没工夫去过问为什么的问题。另一方面,以寻根究底为己任的哲学家不能跟得上科学理论的进步。在18世纪,哲学家将包括科学在内的整个人类知识当作他们的领域,并讨论诸如宇宙有无开初的问题。然而,在1920世纪,科学变得对哲学家,或除了少数专家以外的任何人而言,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了。哲学家如此地缩小他们的质疑的范围,以至于连维特根斯坦——这位本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都说道:‘哲学仅余下的任务是语言分析。’这是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以来哲学的伟大传统的何等的堕落!”(第十一章)

哲学“过于技术性和数学化”,哲学的视野太过狭小,20世纪哲学较之自己的历史,不是视野越来越拓宽,而越来越收窄,这是霍金站在科学家角度,对当代哲学发出的批评。中肯还是跑偏?不敢断言。不过,连20世纪科学哲学的大佬维特根斯坦,都被霍金视为哲学“堕落”的代表,同世纪那些个成天钻进哲学概念,甚至是某一哲学概念解释再解释、填充再填充的“哲学家”或哲学工作者,自然就更不是霍金的菜了。

康奈尔大学教授卡尔·沙冈在为《时间简史》写的“导言”,开宗明义那句话,窃以为直抵当今成人好奇心退化、因而精神上活得越来越苟且的可悲境地,及映衬出的霍金思想的宝贵:“我们在几乎对世界毫无了解的情形下进行日常生活。我们对于使生命得以实现的阳光的产生机制,对于将我们束缚在地球上,否则我们就会以涡旋的轨道被抛到太空去的重力,对于我们由之构成并依赖其稳定性的原子思考得很少。除了小孩(他们知道太少,会不知轻重地问重要的问题),我们中很少人会用大量时间惊讶自然界为何这个样子;宇宙从何而来或它是否总在这儿;时间会不会有朝一日倒流,并因此导致果先于因;或者人类认识是否有一最终的权限。甚至我曾遇到一些小孩,他们想要知道黑洞是什么样的?物质的最小的部份是什么?为何我们记住过去而不是将来;如果早先是紊乱的,则今天显然是有序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存在一个宇宙?在我们社会里,父母或老师仍然依惯例用耸肩膀或借助模糊回想起的宗教格言去回答这些问题的大部份。有一些人则对这一类的问题感到不舒服,因为它们如此生动地暴露了人类理解的局限性。但是,哲学和科学的大部份即是由这种好奇心所驱动的。”

必须坦承,井民虽说无缘经历“小孩”问哲学,但在诸如上述哲学追问被成人问及时,可是连“用耸肩膀或借助模糊回想起的宗教格言”来应对的优雅动作都没有,直接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是直接让话题来个呼叫转移。不幸或幸好,井民类哲学老师,在中国大学校园里比比皆是,一些人甚至是学界大腕。

卡尔·沙冈说,霍金终将努力证明,“一个空间上无边缘、时间上无始无终、并且造物主无所事事的宇宙”。可等到霍金驾鹤西去,这任务也似乎没真正完成。关于宇宙有边还是无边、时间有限还是无限、造物主有用还是无用之类追问,既已随基因潜入人类的大脑,或许历史就将会证明,可能康德那二律背反及《纯粹理性批判》,比霍金的时间有始及《时间简史》,管得还要长久些,也要更耐人寻味些。尽管也是在西方哲学史及辩证唯物主义教学中,老师曾经如此斩钉截铁,井民也曾经这般鹦鹉学舌:康德的二律背反,尽管有辩证法光点,但根本上是宣扬不可知论。

再读《时间简史》,突然对此生生出一丝感慨:从呱呱坠地,到咿呀学语,到天真烂漫,到朝气蓬勃,到年富力强,到风烛残年,原本就份量不足、成色不高的好奇心,迅速被沉重书包,厚重作业,严重指教,以及锅碗瓢盆,油盐酱醋,养家糊口磨灭至几无,尤其是成家立业后的蝇营狗苟,人到中年的油腻萎缩、步入老年万事皆休等,似乎从来就活得无丁点儿空闲,自然也就对《时间简史》及霍金的宇级思考和终极追问懒心淡肠。

霍金去世,井民曾跟风撰文相送,更多是出于对这位伟大的魂灵致敬。而全球过2500万人买他的《时间简史》,确实不能证明是被他“普及”,而是在自己似懂非懂的阅读中,被他把残存心底的哲学追问与思考唤醒。 

 

最后,我们以不存在时间之箭结束本博文系列。

霍金对时间之箭的认识是错误的,它的观点与玻尔兹曼的观点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对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的反映。实际上这是混淆了时间与事件的区别。没有从物理现象中走出来,没有把物理现象同时间概念的区别开来。这是思维凝固的结果,我们就是间的概念分析如下:

时间与事件

一、关于时间的千年思考

(一)、时间的争论

总的说来,一种观点认为时间是客观的实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时间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是一种工具。有记录的事实是,亚里士多德认为时间是基本的客观实在,相反,阿基米德则认为时间并不是世界本来就有的。这一观点被众多的哲学家所认可:康德、斯宾诺扎、黑格尔、布拉德里、帕尔米尼笛斯、柏拉图、马赫等。

到了经典物理时代,人们对时间的认识融进了数学的因素,同时也演化出了哲学上的时间与科学上的时间等新概念。

牛顿认为,我们要把时间与空间从感觉中抽象出来。他认为:绝对的、真实的、数学的时间同任何事物无关,总是均匀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任何外界事物无关的,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相对论的建立,使时间与物体的运动联系起来。运动的物体会出现时间、的减小,尤其是,在有引力场存在时,时间会得到压缩,诞生了什么时空弯曲、‘时间机器’、‘时空隧道’等概念

上世纪爱因斯坦与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发生了争论。柏格森认为时间属于哲学范畴,爱因斯坦的时间观消灭了真实存在的时间。对于同时性这样的事件,不能从时钟的读数简单地确定;而爱因斯坦认为时间应分为物理上的时间与心理学上的时间。前者需要时钟,而由于光速的有限性使同时性具有相对性。这一争论使柏格森名望大跌,也使爱因斯坦没有因为发现相对论而获得这一年的诺贝尔奖。在这场辩论中,主要是亨利·柏格森在发言,爱因斯坦只是一个不耐烦的听客,他的言语只有几分钟。据说,当亨利·柏格森提出哲学的时间时,爱因斯坦失去了理智,没有礼貌地说到:去他妈的哲学时间。

我认为柏格森的观点是正确的。

(二)、——不幸的都伊诺小镇

说明: 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3804426115,3012206998&fm=21&gp=0.jpg

帕尔米尼笛斯的学生意大利人芝诺编造了一个悖论——勇士和乌龟:走进后相对论时代(一百二十九)

如上图所示,乌龟在前面的某一位置处,勇士在后面追,当勇士追到乌龟原本所在的某一位置的时侯,乌龟在这段时间内,一定往前走了一段距离,达到下一位置点;然后,当勇士追到这一新的位置时,乌龟在这段时间内,一定又往前走了一段距离,达到下一个新位置点……,因此,芝诺认为若时间是客观的实在就能被无限细分下去,从而使这一勇士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而这不是事实,

http://i01.pic.sogou.com/2f19511564b4ddde

与这些观点作斗争的人不是很多,一个鲜明的人物就是玻尔兹曼。玻尔兹曼愤怒地说:这个简单的东西被这些大哲学家们搞复杂了,变得无法解释清楚的东西。

玻尔兹曼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大科学家,他从20来岁就当上了教授并开始探讨时间的问题,他认为时间就像热力学过程一样具有不可逆性。今天,这一观点被霍金等大科学家延续着。

他身材魁梧,惹人注目。但他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这包括我们熟知的、也是他同胞的大哲学家马赫。在同这些人的辩论中,使得他身心疲惫,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身体。

说明: 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417599887,1603951307&fm=58

玻尔兹曼

一公牛闯进瓷器店,把店主昂贵的瓷器彻底捣碎,为店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一过程能逆转吗:这头牛从瓷器店中退了出去,所有的瓷器又从地上一边恢复原样,一边返回到瓷器架上?

店主人不可逆转的糟糕情绪,恰好安慰了玻尔兹曼冰冷的心。

为了使他的身体得到恢复,更为了他受到伤害的心理得到修复,他带着爱人和心爱的女儿来到了位于亚得里亚海滨的一个小村庄——都伊诺小镇度假。但这里的宁静也没能使他的心情好些,他的情绪没有放松下来,当他的爱人和女儿到海边游泳的时候,他用罪恶的绳子结束了自己不幸的一生。

这一现象还没有结束,继续研究同样问题的大科学家艾伦菲斯特,也以相似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以普里高津为首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科学家提出了耗散理论,认为有序可以从无序中自发产生。一个鲜明的事实是,生命现象从无序中自发地产生了。

普里高津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假若玻尔兹曼还活着,当他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带来的钟慢尺缩现象、虫洞、时空隧道等观点时会是怎样的愤怒?!也许会像科学家迈耶那样走进疯人院。

唉,倒霉的玻尔兹曼,不幸的艾伦菲斯特!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