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裸奔(下)

分类: 理论探索 |
百年裸奔(下)
1、相对论给物理、天体物理带来了灾难
相对论是误导人类的百年传说。严重误导了我们的思维取向,制约了我们的创新意识!
现有理论认为,相对论只有在高速下才会有应用,因此,在我们的航天应用中,仍然使用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及牛顿三定律。爱因斯坦的理论主要被应用于天体物理中。
天体物理学们根据其引力方程建立了宇宙天体——恒星、中子星、白矮星等超密天体、黑洞模型。从而成为天体物理的理论基础。
由于解其方程存在重大的数学困难,因此,不同的近似得到不同的解,从而得到不同的黑洞模型——克尔黑洞等。
爱因斯坦十字:同一个天体在引力透镜效应下的四个成像,者往往被用来证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证据。其实,有谁能证明这不是光线的衍射、折射成的像?
在广义相对论框架中,牛顿意义下的万有引力,其实是一种空间的弯曲现象,天体的运动不是在中心天体的引力作用下运动,而是在中心天体造成的弯曲的空间中运动。这样,又怎能在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产生独立于空间以光速运动的引力波?
引力波
现代的宇宙模型是基于带有宇宙常数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建立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拍摄的全天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涨落,似乎证明了这一宇宙模型。这个经修改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具有一个各向同性并均匀的解: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在这个解的基础上物理学家建立了,从一百四十亿年(最新数值是138亿年)前炽热的大爆炸中演化而来的宇宙模型。只要能够将这个模型中为数不多的几个参数(例如宇宙的物质平均密度),通过天文观测加以确定,人们就能从进一步得到的实验数据检验这个模型的正确性。
人们一般认为,这个模型的很多预言都是成功的,这包括太初核合成时期形成的化学元素初始丰度、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以及早期的宇宙温度在今天留下的“回音”: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这不是事实。
这不能解释的事实是,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同性与多普勒效应的矛盾。
我们地球上的观察者,被各向同性的天体包围,而宇宙中不同天体的膨胀速度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周围的天体一定有离开我们的还有向我们运动的。从多普勒效应的观点出发,我们周围的微波背景辐射不应该具有各向同性。因此,我们观察到的微波背景辐射具有各向同性的事实,不是证明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而是对上述理论的一个否定结果。
还有,宇宙天体中的锂元素丰度问题是这一理论抹不去的伤痛,又怎能说太初元素核合成时期,形成的化学元素初始丰度,证明了这一理论哪?
对遥远的超新星红移的观测以及其拥有光度偏小的发现,表明
宇宙在加速膨胀,这怎么解释?现有理论认为,宇宙的演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宇宙常数值的影响,而正是宇宙常数的值决定了宇宙的加速膨胀。也就是说,宇宙的加速膨胀是由某种未知能量形式决定的,这种能量被称作暗能量,但人们并不知道暗能量物质的本质。
完全一样地,天文观测发现,星系团、星系拥有的质量不足以维持星系团或星系的运动。为了维持星系团、星系的稳定运动,人们又引入了暗物质,人们同样不知道暗物质是什么,人们对暗能量、暗物质的观测也给出了零结果。
另外,先驱者卫星存在异常加速现象。这一点相对论同样不能给出解释。
图八、先驱者卫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现有的理论内部存在不自洽现象。一方面,黑洞的引力场足够强,光无法逃逸出来;另一方面,万有引力是由于交换引力子产生的,而且,实验证明引力的传递速度等于光速。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光子不能离开黑洞,引力子是怎样离开黑洞而在视界外产生引力场的?
就宇宙大爆炸理论而言,按现有的理论,宇宙之初所有的物质存在于一个很小的空间——奇点内,这本身不就是一个黑洞吗?黑洞能发生大爆炸吗?宇宙中存在大量的黑洞为什么不见有一个发生爆炸?
相对论禁锢人类的思维100多年,这是人类的不幸!尤其不幸的是我们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让人想不明白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分明是有问题,为什么在实验室中能得到近乎完美的验证。如关于质能方程的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质能公式给出的结果一一对应。而实验没有给出完美结果的确不能被接受。如中国的物理学家季灏也作了同样的实验,实验反映出运动电子的极限动能E=mc2/2成立,与相对论动能公式E=mc2相矛盾。季灏实验经过了重复,并有700余专家的分析,结果与相对论给出的相差甚远。这不会是唯一的事件吧。为什么没有被社会接受,让这些小人物的实验结果胎死在实验室中?
核能很大,但不等于证明了同样很大的E=mc2,这需要定量的分析!
小心点吧,爱因斯坦先生。
浩瀚的银河系
还有,在广义相对论建立的过程中,通常用旋转的圆盘来描述时空弯曲的存在。在旋转的圆盘中,周长变短造成π变小,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0。这对应的是罗巴切夫斯基几何,而不是黎曼几何,黎曼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0。广义相对论用黎曼几何描述弯曲的空间是没有数学依据的。
三角形内角和小于1800。这对应的是罗巴切夫斯基空间,而不是黎曼空间。即使存在时空的弯曲,也不应该用黎曼几何描述罗巴切夫斯基空间。这是什么逻辑?!
尤其让人不能接受的是,这样的理论居然被证明!!成为教化后生的教课书!!!
怎么会是这样!
黎曼几何、罗巴切夫斯基集合、欧几里得几何
此时,英国爱丁顿正在建立恒星演化理论,需要一个理论解释星云的收缩。因此,他成立了两个观测小组,测量日食时光线的弯曲。
图五、光线的引力弯曲
结果是:去普林西比岛的数值是:1.61±0.30秒;去索布腊尔观测的数值是:1.98±0.12秒。“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预言:1.7秒。
历史学家认为,爱丁顿的数据歪打正着地证明了相对论。我看问题不这么简单,这个实验数据需要数月的时间处理吗?在索布腊尔一共拍摄了26张底片,其中19张由一架天体照相仪拍摄,质量较差;7张由另一架望远镜拍摄,质量较好。然而按照后7张底片计算出来的光线偏折数值,远远大于爱因斯坦预言的值。
实际上,这否定了广义相对论!
在实验室中,电磁场不作用于质量。光子就是电磁场,为什么会与引力场发生相互作用?有人会认为光子有能量就有质量,从而产生与引力场的相互作用。事实是:按光子的质量m=hν/c2与太阳的相互作用得不出1.7秒的弯曲!这能说光线的弯曲是引力作用的结果吗?
错误的理论怎能被证实,做科学需要起码的良知!!
水星每一百年近日点偏转角为5600.73±0.41秒,减去地球岁差的5,029″,余额571.73″为水星的百年进动。根据牛顿理论计算,金星、地球、木星等其他行星综合作用产生的进动为528.62″,571.73″-528.62″=43.11″。按相对论计算每百年进动43.03秒。
图六、水星进动
在这里明显存在逻辑矛盾。
对水星进动数值5600.73±0.41秒的解释是有两个不相容的理论得到的。大部分使用牛顿理论计算得到的,只有43.03秒是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论计算得到的。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的理论是对牛顿理论的革命性更新。这就产生一个问题,若果牛顿理论是不可靠的,那么由牛顿理论计算的数据还可靠吗?如果由牛顿理论计算的数据不可靠,留给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数值还是43.03秒,广义相对论只能得出的43.03秒,这样,实验的数据就会完全否定广义相对论。
也就是说,要证明广义相对论,计算都应该有广义相对论完成,不应借助牛顿理论。
2、爱因斯坦误导了科学界
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使人们深信时间与空间与物体的运动有关。并在广义相对论中得到扩展,产生了时空弯曲、虫洞的概念。并且认为通过虫洞可以回到自己的从前等荒谬的概念。
霍金是一个绝顶聪明的科学家,人们都说他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我却不这么认为,我认为他是最不幸的科学家。
说起最不幸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从年轻时就患病导致终生残疾;另一方面,它诞生的年代正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哥本哈根学派的量子力学诞生的年代。他学习的知识正是这两个理论。且不说量子力学是否完备,就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错误,尤其是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引下就使其步入了深渊。
就其身体而言,身患难治之病,生活不能自理;就其精神而言,据说霍金的智商的Q值在160以上。只是其处于近代物理诞生的时代,沿着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两个方向展开研究。结果给我们带来了其一再修改又最后不得不放弃的黑洞理论,科学家们对其摇摆不定的科学态度也是不满意的,于是就有了善变的霍金之名。
霍金的错误也误导了很多人,消耗了学术界精英们的精力和纳税人的金钱。有人编了一本说,想探讨霍金知道什么,我想这个问题只有霍金自己知道。
唉!可怜的霍金!!
我们简单举例说明如下
(1)、通过时光机回到过去
霍金认为带着人类飞入未来的时光机器,在理论上是可行的,所需条件包括太空中的虫洞或速度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之所以可以制造时光机器,原因在于存在所谓的“四度空间”——“虫洞”。他指出,宇宙万物均存在小孔或皱纹,这就是基本的物理法则,时间也有细微的裂缝、皱纹及空隙,比分子、原子还细小的空间则被命名为“量子泡沫”,“虫洞”就存在于其中。沿着空间与时间的裂缝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宇宙旅行或回到过去。在一些科普式的文章、书籍中甚至描述了一个孩子通过这样的时空隧道回到了过去,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这显然是一个反面的例证,却达到了科普的作用,人们信以为真!!杀死了自己的外祖母,自己的母亲从哪来,没有自己的母亲,自己是怎样出生的?
时间与空间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客观实在吗?时间空隙是什么?!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爱因斯坦关于时间与空间的观点深深地植根于霍金的思想中。时间有裂缝?沿时间与空间的裂缝可以实现超时空旅行?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2)、关于黑洞的研究
2004年7月14日,他发表一篇论文,认为黑洞在形成的过程中,会保留其所吞噬物体的信息并释放出少量的物质。
2004年7月21日,在爱尔兰的都柏林举行“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上,霍金面对来自50个国家的大约800名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其理论的追随者——“粉丝”,发表了演讲,表示自己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天体演化过程中信息是守恒的。他说黑洞里没有他原来设想过的子宇宙分支,物质信息仍然保存在这个宇宙里,因此,利用黑洞去别的宇宙空间旅行是不可能实现的——多少科幻的作者大跌眼镜,多少科幻书籍读者陷入迷茫?
黑洞
这个理论又一次震惊了世界,在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界引发了剧烈的反响,一些科学家感慨霍金的善变。
这一方面说明了霍金拥有超人的智慧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新的事实修改着自己的理论。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本来方式或途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霍金的不幸,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基础理论,沿着相对论指引的错误道路越走越深。如果霍金有足够的幸运,在新的发现出现之后,还会改变现有观点进一步修改其理论。
霍金的这一新理论或说新观点在物理学权威中激起了怀疑和困惑。霍金在发表演讲时,两位该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廉·翁鲁和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沃尔德在不住地耸肩、摇头表示怀疑。这只能说明这些人物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误导了霍金,霍金继续误导着后来者。
爱因斯坦在最初建立其引力理论时,由于其受到稳恒态宇宙模型的形象较深。因此,他认为若只有引力存在,则宇宙天体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坍塌,而不能保持稳定的运转。因此,他在引力方程中加入了表征斥力的宇宙项。后来,当哈勃的天文观测发现,环绕我们的星系存在普遍的红移后,当时的科学家根据多普勒效应推断宇宙在膨胀。因此,爱因斯坦又在其引力方程中去掉了表征斥力的宇宙项,并说,在其方程中加入宇宙项是其一生中最大的错误。
现在,人们发现通过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还在加速膨胀。有人又开始从广义相对论的方成出发,研究原因。认为宇宙项已经给出了解释。宇宙项描述了暗能量的斥力的存在。这种思维的依据我是什么。从本质上看,爱因斯坦的宇宙项的提出,并没有给出这种吃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给出这种斥力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爱因斯坦的理论还被应用于量子理论中,如在接近原子核的轨道上的电子,由于运动速度很高,其质量会发生变化,从而在量子力学的能量计算的过程中,要用到质速关系。特别是,大科学家狄拉克还建立了相对论量子力学。但在这理论中,诞生了谁都不知道的负能量概念,认为真空不空,存在大量的负能量粒子,但人们找不到这些粒子带的电荷对空间中的粒子的作用、找不到这些离队天体运动造成的阻力的存在。这引起了概念上的就混乱。
在实验方面,为了寻找引力波,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一些科学家终生从事这样的工作,这对其本人是一种何等的在不幸呀!他的生命价值在哪里?
探测引力波
3、漫长的统一之路
爱因斯坦在1905年创建了狭义相对论,1915年12月创建了广义相对论,这时的爱因斯坦还在壮年。在没有对其理论进行深入思考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把引力理论与电磁理论统一在一起的工作。现有理论认为,爱因斯坦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相信量子力学。
因此,他创建狭义相对论用了3年,创建广义相对论用了8年,而后用了30年建立统一场论没有成功。最后,把自己辛苦研究的论文付之一炬。人们至今不知道他研究到了那里。留给人们更多地谜团。尤其是,他书写了一封给人类的信,深埋在地下,让人们等待多年后再打开。
有人认为,爱因斯坦已经完成了统一之路,埋在地下的应该是其成功的理论,只是怕人们用他的理论在制造高杀伤力的武器,才没有公之于众。也有人不这样认为。
一般认为他创建的统一理论没有成功。因为从现代的研究成果上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需要两字力学理论的参与。因为,量子理论在研究电磁理论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任何把引力场与电磁场统一的理论,都应该正确描述量子力学中的现象。但是,虽然其本人是量子力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但是,爱因斯坦本人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因此,从内心世界就排斥量子理论。这就导致了他的失败。
这一点与当年的牛顿有相似之处。我们都知道,牛顿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创建了牛顿三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成为经典物理学大师。这些成果集中在其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成为经典物理学的权威性著作。但是,很少人知道,在此之后,牛顿开始了神学的研究。他写的关于神学的文章远比关于科学的多。这时的牛顿就像一个药剂师,像一个化学家那样,研究“神奇的化学物质”。
这一点,在我们经典物理书中是很少涉及的。
爱因斯坦错了。我们需要反思,面对21世纪建立新的理论。
终止裸奔吧!!
邮箱:dxszlw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