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手推车

标签:
情感文化时评 |
分类: 散文随笔 |
我的家乡在陕西,陕西在地理上根据地貌与气候自然环境等被划为三大部分,关中平原最为富庶一些,大秦国还有唐朝的皆在此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还有陕南地区因为气候非常适宜温暖接近蜀地称为“陕西的小江南”,偏北一些的地方是陕北,这里常年的气候毕竟干燥,自然环境恶劣,而我的家乡便在关中平原与陕北的交界,所以这里的人们的生活习惯既有陕北人的豪迈奔放又有关中人的精致。小的时候因为父亲母亲常常为了讨生活,便把我留在了奶奶的祖屋生活,童年的时光也是在这里度过。
很小的时候常常被父亲母亲丢在家里,那时候大概是三四岁的样子,有一次父母外出,我再次要面临一个人的生活了。家里的祖宅是四合的屋子,北方人的房屋讲究是坐北朝南,南面是三孔窑洞,东面是三间瓦房,一间厨房,其余两间储物,西面是一个小小的菜园子还有一个猪圈,那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宅子,南面正对着马路,来来往往的除了乡亲便是路过的陌生人。
其实我是害怕这样的环境的,看了很多关于拐走小孩的事情,真的很担心自己的安危。心理很怯懦,总想找个地方把自己藏起来,好像只有这样才有安全感。后来在东面的杂物里发现了一个藏身的好地方,便是父亲已经淘汰的老旧平板推车,平板推车是纯手工打造的,底部有左右各一个车轮,两个车轮用钢筋固定在两边,平时麦收的时候把它的手柄与黄牛绑在一起,可以帮很大的忙,省了很多力气,是农忙时期的好帮手。80年代初期的时候,机械还没有那么发达和普及,农民们基本依靠的都是这种手工的工具来度过一年最忙的麦收时期。后来家里慢慢富裕了,父亲也买了拖拉机,手推车就被丢在了那里,父亲嫌它过于占地方,就把轱辘摘掉,倒立着板箱放在墙根。
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午时分便起了困意,于是跑到手推车下面,不大不小的空间,当时的想法是这样的话外面的人就看不到自己了,好像这样就很安全了。手推车下的空间刚好容得下我的小身板,于是就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睡着了。后来傍晚时分,母亲外出回来一直在院子里没有找到我,许久之后才在手推车下面找到了我,吓得她直哭,怕我丢了被人贩子带走,会成为她一生的罪孽。
想想童年的很多记忆都是母亲帮我记着的,而我总是忘记这些。后来看到谁家的小孩子不乖,母亲都会说起此件事情来展现我是个听话乖巧的小孩,可是于我而言是最大的不安全感,也是很凄冷的回忆,自己的童年并没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感受父母的陪伴,而常常是一个人自娱自乐。现代社会常常会呼吁人们保护留守儿童,可是那个年代我们的童年好像都是这样过来的。
直到现在手推车还在老家的宅子里,每次看到它都会觉得它像一个大树,在我最脆弱无助的时候给了我容身的安全感,让我安然入眠。
前一篇:苏城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