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1
(2019-06-05 08:16:40)部编语文八(下)第三单元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单元设计理念
部编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1+X的阅读教学理念,标志着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整合”时代,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既是部编语文教材编排特征的需要,更是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单元整合”是“群文阅读”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师生通过阅读群文,将单元主题进一步聚焦和拓展,为学生创设“大语文”观,构建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以期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编选了五篇抒写性情的古诗文,或记事,或记游,或状物、或抒情,语言优美凝练,闪烁着古人的思想、智慧,内涵丰富,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感染。它们分别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明朝文人魏学洢的《核舟记》以及《诗经》中的《关雎》和《兼葭》。这些文章所描绘的自然美景、雕刻工艺、志趣追求等,折射出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通过本单元古诗文的学习浸润,以“感受美”为线索,促学生提高审美情趣、怡情养性。
本单元写作训练《学写读后感》,旨在让学生通过写读后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旨在让学生通过搜集、诵读古诗,提高鉴赏诗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名著导读以《傅雷家书》为例,讲解选择性阅读的相关方法。课外古诗词诵读共四首古诗,旨在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大意。
3.反复诵读,把握作品内容,增强语感,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志趣。
4.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品味诗中意境,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语感,体悟诗文蕴含的情感,体会诗文创设的意境
5.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品味诗文中的意境,感受他们的智慧,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重难点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常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句式,辨析几种常见的文言现象。
2.借助工具书,自主翻译文言文,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大意。
3.反复诵读,把握作品内容,增强语感,体会写作技巧,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文志趣。
4.体会文章优美、精练的语言,品味诗中意境,发挥想象和联想。培养语感,体悟诗文蕴含的情感,体会诗文创设的意境
5.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品味诗文中的意境,感受他们的智慧,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单;
2.单元过关作业;
3.教学课件;
4.朗诵配乐。
5.群文阅读。
课时安排
单元导读
文白互译
内容寻美
写法寻美
《诗经》比读
记背PK
单元整理
文本拓展读写
合计
1
【教学目标】
1.明确目标,了解单元内容,读熟本单元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重难点】
1.明确目标,了解单元内容,读熟本单元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思路】
一、新课导入:
明确本单元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课前预习:
1、学用工具书,了解9-11课作者生平,及代表作品。
2、理清各诗文的写作背景。
三、单元导读: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桃花源记》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核舟记》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高度赞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诗经二首》中《关雎》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焦虑和设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蒹葭》写了主人公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四、文言积累:借助工具书,整理成文言笔记。
1、重难点实词。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
4、一词多义。
5、词类活用。
6、特殊句式。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新学案》字词过关部分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