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教学设计
(2017-06-05 12:42: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品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2.检查阅读情况,交流课外阅读心得。
3.培养初读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教师课内引导。
2.学生进行精彩描写的朗读和点评交流。
3.学生合作探究问题以及进行辩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作为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是不可或缺的三大内容。因此,我把本文的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对片段精读的交流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而能归纳推断出祥子悲剧的原因及意义作为难点。
教学过程:
一、前置性作业:
二、了解作者——老舍先生
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三、人物形象的分析:
放映《骆驼祥子》的片头,引入小说。
教师明确:祥子、虎妞、曹先生、小福子、高妈等。
教师引导:祥子都经历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明确: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3)祥子的人物形象就是在这三起三落中一步一步的丰满起来,哪位同学可以对祥子做一个总体评价?
教师明确:祥子本是一个勤劳、朴实、忠厚、积极进取的车夫,但在理想破灭后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
(4)挖掘祥子带给人们的启示:由学生进行辩论:祥子的职业和生活是个悲剧,就连唯一的婚姻生活也是个悲剧,你认为他的遭遇值得人们去同情吗?
教师明确小说背景: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论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不断的争权夺势的混战,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教师总结: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四、《骆驼祥子》片段精读交流。(小组汇报形式)
由语文课代表课前组织好精彩片段选定内容以及小组汇报顺序,并在课上担任主持人组织汇报。(有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两方面内容。朗诵和点评相结合。)
(1)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亮亮的,白里透着点红……由上至下整个象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象火镜的焦点。(写热,却无一处有“热”——妙!)
(2)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的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师生共同评述语言大师老舍那富有地方特色的口语化语言特色。
教师明确:
五、教师总结。
这堂课我们走近老舍,走进祥子,浏览了全文,感知了人物形象,精读了片段描写,品味了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魅力,希望今后阅读小说在浏览内容的同时,要学会精读文段,同时希望小组交流这种形式可以很好地进行下去。
1.借鉴在烈日下这段环境描写,对冬天寒冷天气进行环境描写。
2.进一步阅读文章,思考一下,假设祥子来到了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社会,依然梦想着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求安稳的生活,他的理想能够实现吗?请你写出自己的感悟来,字数三百字左右,与同学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