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中原名师竟霞高中语文工作室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微型课大赛

分类: 活动纪实 |
名师荟萃,一路前行
——记中原名师竟霞高中语文工作室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微型课赛课活动
商丘一高 王莉
10月26日上午7:50,“中原名师竟霞高中语文工作室省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微型课大赛”在前进小学召开。来自南阳、开封和周口的十一位省名师、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展开了一场异彩纷呈的微型课赛课活动。

整个活动有序进行。为保证结果公平公正,在活动开始前,学员班主任刘锞老师带领学员进行了现场抽签。工作室主持人、中原名师竟霞老师从工作室成员中挑选出赛课经验丰富的的赵娜老师、康世敏老师、刘锞老师和肖艳华老师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崔军明老师、王莉老师做记分员、核分员;谭世芬老师负责计时工作;朱一凡老师担任本次活动的全程录像和摄影工作。

8点赛课活动正式开始,抽签结果为1号的开封市回民中学的梁媛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微型课《荷塘月色》。梁老师微型课的主题是:感觉的“乾坤大挪移”——由《荷塘月色》探究“通感”手法。梁老师授课内容另辟新径,角度新颖。她教态大方、旁征博引、层层深入、条理清晰,梁老师的板书最后构成了荷花形状、画龙点睛、新颖独到。2号来自南阳市第一中学的王翠老师选择了高难度的《离骚》,提出“悔相道之不察兮”中的“悔”和“九死其尤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切入点新颖、分析透彻,引人深思,王老师诵读功底扎实,可圈可点。3号来自南阳市第十一高级中学的王飞老师以“风猎猎雪纷纷,刃仇敌显性情”为题分析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并以“风雪”描写为抓手带出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条分缕析,内容充实。王老师课堂时间安排紧凑,课堂活动真实自然。4号来自邓州市第一高级中学的李芳芳老师授课题目是《沁园春·长沙》,李老师对诗歌上下阕的意象进行分析,进而引领我们把握诗歌的情感,又通过分析比较毛泽东同志在不同时期的诗歌,来让我们加深对伟人诗词的认识。李老师课堂上还填词一首,显示了她非凡的文学功底。

5号来自南阳市第一中学的唐天星老师讲课的题目是《师说》,唐老师讲课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课堂容量大。6号李茜老师来自西华县第三高级中学,在所有的学员中,李老师年龄偏长,李老师讲授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重难点突出、大气自然、情感投入,她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感动了在场的所有的老师。7号来自南阳市第五高级中学的罗静老师在分析《将进酒》的情感时指出李白的“欢”是一种假象,背后是深沉的悲愤,这种理解比较新颖。罗老师讲课从容,思路清晰,语言连贯,在分析情感的过程中,还能关注对细节的分析,讲课时感情放出得去又收得回,深入地剖析博得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8号王伟老师来自南阳市第二中学,她以激昂慷慨的朗诵把每位听课老师都带进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境,情真意切,王老师的示范诵读展示了她扎实的语文功底,成为本次赛课的一大亮点;

9号来自周口市第三高级中学刘凤老师讲解的题目是《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刘老师以分析一篇韵文为例,让学生分析其他的韵文,从而更全面理解梁任公的形象,角度独特;10号来自邓州市第二高级中学的丁艳青老师着重分析了《故都的秋》中景物的色彩,同时以鲁迅的《雪》为例对比分析,让大家对色彩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来自商水县第二高中的11号胡效锋老师别开生面,为大家带来了《高中生如何练习书法》微型课,听课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赛课结束之后,竟霞老师做了中肯贴切的评价。竟老师肯定了各位老师的努力付出,同时指出了赛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竟老师重申了微型课和微课的区别,提醒大家要重视板书设计,指出有些老师的课稍显随意。竟老师认为赛课需要不断的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过程。精巧的课堂设计背后体现了教师对文本的独特解读能力,一个老师所有的本事、才华,甚至她的人生价值都体现在她的一堂课里。作为省级名师骨干教师,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守住自己的课堂阵地,争取把每节课上好,努力实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实现专业技能的拔节成长!之后竟老师对学员下阶段的学习任务做了详细安排,提出了开展网络教研、参与课题研究、开展读书活动等具体要求。

最后,竟霞老师和评委们根据学员们的赛课情况和前期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选出罗静、王伟、王飞三位老师为这一阶段的优秀学员并现场颁发了证书。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教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永远在路上的学习者,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成长与进步。只有相互交流,才能更好地拓展与提升。让我们以此为契机,让学习和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督促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越来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