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逍遥游同课异评

分类: 活动纪实 |
花开一朵自秀妍,各撷一瓣竞芬芳
——记中原名师竟霞高中语文工作室“同课异评”活动
商丘一高

面对一朵美丽的花朵,有的人陶醉于沁人心脾的花香,有的人沉醉于娇艳欲滴的俏丽,有的人则迷醉于晨露漫浸的雍容……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课堂教学,亦是如此。不同的人,不同的观课视角,对课堂有不同的认识与解读。但这些不同的背后,却又有着一致的相同 ,那便是对教育智慧和教学艺术的永恒追寻。
为了进一步营造浓烈教研氛围,夯实教研基础,巩固教研成果,2019年7月6日下午4点,中原名师竟霞高中语文工作室成员齐聚一堂开展“同课异评”研修活动,品味名师课堂,探寻名师思想,追寻名师足迹。
为了保证研修效果,活动之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竟霞老师通读了《第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录》,选定宁夏吴忠中学于小峰老师的作课《逍遥游》作为研修对象。要求工作室成员务必深入研读课堂实录,仔细观看课堂视频,结合作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对照课堂呈现内容,撰写评课材料,在集体教研时各抒己见,交流共享。
谭世芬老师率先发言,她指出庄子的文章境界开阔,想象奇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然思想深邃,富有哲理性,要读懂却较为困难。谭老师认为于小峰老师的教学有三大可取之处:一是环节设置恰当,通过“笑——待——无”三个环节,以三个关键词来提领全文,引导学生理解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二是教学内容的恰当取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教学的目标相对应,不拘泥于教学材料本身,基于教学目的取舍就是恰当的取舍;三是文本观点的恰当生成,帮助学生理解庄子深邃的“逍遥游”的思想,融入了丁老师自己阅读文本的感悟,也打开了学生阅读的思维。
王莉老师在评课时提醒大家,本堂课的切入点比较新颖,让学生先找出文中的几个“笑”,依次找出“小笑大”——蜩与学鸠笑大鹏鸟,“大笑小”——宋荣子笑四类人。王莉老师特别强调在填表格环节,课堂效果不如于老师预设的那样顺利,但于老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最终填出了表格。王莉老师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其实小鸟们甚至大鹏鸟对于“逍遥”都是无意识的,是“能力低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
丁明利老师则十分欣赏于小峰老师的导入形式,同时也指出了本课在结束的时候略显草草,没能抓住有利时机升华课堂情感,错过了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好机会。
刘锞老师则从教学文本出发,谈庄子,谈教育。她说,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性人物,其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如何发挥庄子思想的积极意义避免其中的消极因素,利用其思想资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应思考的问题。
崔军明老师则指出,于小峰老师的课堂瑕瑜互见但瑕不掩瑜。他主要指出了本课的三个优缺点:一是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渡生硬;二是教学内容疏朗,教学归结偏驳;三是问题引导有效,教学手段单一。崔老师特别强调,一节课有好有坏,一节课的价值也正在于此,它给别人以榜样,也给别人以提醒。
王静老师则详谈了教学设计和教学环节后指出了“优质课”的标准:以学定教,关注学生学情的起点;学为中心,关注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引导学生形成新的学习经验。
康世敏老师则结合视频实录,引领大家仔细梳理课堂流程,适时指出优点。比如:在问题中走进文本,在思考中体会内涵;突破了传统课例的窠臼,自成佳构,整体上抓住了文本的核心内容;不囿于课本和教参,多方参考资料,丰富文章内容,扩展课堂容量,深入细致地理解文本等。康老师的评课精细准确,点出了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肖艳华老师则结合本课,结合自己的教学感悟,给大家抛出了几个思想的问题并浅谈了自己的见解。一是作为教学核心的文本和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何在?二是一节课要讲两节课甚至三节课的内容是否合适?三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四是语文课,究竟要把我们带向何方?这些问题直指教学深处,醍醐灌顶。
赵娜老师的评课指出了课堂的几个“新”的地方:切入点新,思路新,解读新。在充分肯定课堂设计的创新后,赵娜老师指出,这节课的整体设计是非常成功的,于老师潜心探究,课堂教学以“新”为突破口,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她的课堂教学就像春天里的独秀的一枝,给满园春色带来芬芳和美好!
竟霞老师最后评课。她指出,先秦诸子家的思想就像天空中的明月,璀璨夺目,而庄子属那道最引人注目的光芒。提起庄子大家自然想到《逍遥游》,这篇文章汪洋恣肆,思想新奇,内容晦涩。而在只有48小时的现场备课时间内,于小峰老师却抽到了这一课,可谓是难上加难!《逍遥游》这一课篇幅较长又是只见首不见尾的节选,如何在四十分钟的授课时间内讲透这篇文言文,很能考察出一个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于老师巧设抓手,繁文简教,曲径探幽,层层深入,整节课可圈可点处颇多。一是精心设计,巧寻文本抓手;二、深耕细作,教出文本新意;三、师生共融,共建和谐课堂。

竟霞老师最后强调,这次工作室以于小峰老师执教的《逍遥游》为研究课例开展同课异评活动,就是希望老师们进行深入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文本探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评课中,我欣喜地看到大家的评课既关注课堂的整体推进,又顾及教学的细节处理,领悟作课老师的教学艺术,反思自我的不足之处,学有所悟、学有所用。我们语文老师,就是要用名师的魅力和思想引领自己未来的成长之路。这就意味着永无尽期的学习和积累,永无尽期的思考和探索,永无尽期的精神境界的提升,向青草更青处漫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