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女峰》课例评析

(2017-01-09 17:47:49)
标签:

高中语文

教育教学

课例评析

神女峰

分类: 网络教研

《神女峰》课例评析

商丘一高   王莉

赵娜老师执教的示范课《神女峰》,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作为市级名师,赵老师教态大方,声音洪亮,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引导着学生仔细品读了《神女峰》的意象、字词、内涵,让学生理解了整首诗和舒婷的思想。

一、神话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的第一部分导入部分,赵老师用“三峡游览片”及神女峰由来的神话传说导入课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明白神女峰的由来——“神女为怀王守贞,最终化为一座山石”,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舒婷的思想。

二、朗朗书声贯穿课堂始终

诗歌要多读少讲,通过“读”让学生品味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赵老师的“读”贯穿始终,让学生很好地品味了诗歌。对于“读”,赵老师设计了以下环节:一读诗歌,整体感知;再读诗歌,把握形象;三读诗歌,品味意象;四读诗歌,深味情感。四个读中赵老师又设计了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学生个人读、男生读、女生读等形式。不同的形式引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又从不同的角度体味了诗歌的情感。

三、寻找诗人,让学生活跃起来

在分析诗人形象时,赵老师让学生在诗歌中找诗人,这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师:刚才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诵读,你对诗歌有了更进一步得了解。那你能在诗歌中能找到诗人的身影吗?诗人的身影出现在第几个小节里?哪些诗句能体现出来?

(请一位同学把体现诗人身影的句子读读。)

    生: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 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

    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

这个环节特别好。诗歌不但需要通读,更需要精读、细读,只有细读才能找出其中的人物,分析其形象,品味其情感。赵老师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诗歌后去进一步细读,有目的的细读,会让学生更感兴趣,也能有的放矢。

当时课堂上学生非常积极踊跃的找作者的有关词句、动作,这个预设达到的效果非常好。

四、分析动作,把握诗人形象

  赵老师引导学生从“动作描写”的角度去分析诗人的形象和情感。

      师:“挥舞花帕 ”、“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是什么描写?

      生:动作描写

      师: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你能把这几句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看到近处的神女峰,游人们纷纷挥动手帕;女诗人本来也在挥动手帕,但突然,她收回了自己的手,捂住了眼睛。当游人都散去了,她还站在船尾,思绪漫飞,如同翻涌不息的云。游人们的

      师:非常好。女诗人为什么要捂住眼睛?

      生:因为想到了神女的故事。

      师:神女的故事在很多人看来是很美好的,诗人为什么就要“捂住眼睛”不敢直视?她站在船尾,思绪漫飞,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什么化作了山石,所以“捂住眼睛”不敢直视。

      师:诗人想到的不仅仅是神女化作了山石,而且这种化作山石的坚贞精神代代相传,因此内心如江涛翻涌不息。那么,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划出诗歌意象并思考其象征意义。

这样的设计整体上来说非常好,课堂效果也很不错,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在分析“捂住眼睛”时,赵老师说“不敢直视”。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主观了。在不同情况下,“捂住眼睛”的原因有很多种,在这里应引导学生分析揣摩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其实舒婷“捂住眼睛”应是“不忍直视”的可能性更大,“不忍”与“不敢”还是有区别的。

五、品味意象,探寻诗歌主旨

     师:本单元重在谈意象于诗歌的重要性,诗歌要选取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那在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又如何理解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

      让学生随意说,说到哪解释到哪?

    (花帕:代指游客们对神女峰的向往。

     云:指代诗人翻涌不息的心。

     江涛:诗人不宁静的内心。

     梦:代指女子守贞的节操。

     忧伤:代指为守贞操而失去自我。

     石头:代指为守贞而孤独终老。)

     生: 杳鹤”和“春江月明” “金光菊”和“女贞子”

     师:“杳鹤”和“春江月明”象征着什么?(幻灯片)

     师:“杳鹤”是什么呢?

     生:远去的黄鹤。

     师:是的,远去的黄鹤。其实也就是她那个遥遥无期的等待,美丽却又无法实现的梦。所以,杳鹤象征着: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

     师:“春江月明”象征着什么呢?

     生: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这是平凡而真实的生活,触手可及。

     师:是的,其实“春江月明”都是美好的事物,眼前的美景,所以它指的是:现实的生活,真切的感受。

古往今来,多少女子把梦想安排在漫长的等待之后,而错过了美丽的现实生活,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把忧伤永远地留给了自己。

 

在品味意象时,赵老师预设的有“云”、“江涛”、“梦”、“忧伤”等,“忧伤”是一种情感而非意象,这样的预设稍有不当。

“杳鹤”和“春江明月”的象征意义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老师直接点明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替换词语,分析语言

     师:那么在这里,“杳鹤”的“杳”是“远”的意思。再用“远天”来修饰“杳鹤”,是不是重复了?该不该去掉呢?

     生:不该。

     师:为什么?”

     生:感觉音韵不和谐,也不能突出“杳鹤”的一去不复返。

     师:看来你把握的很到位,去掉后,你试着读读“为眺望杳鹤”,再读读“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师:恩。可见,诗歌中一字之差,可能感觉上就相去甚远了。

     师:“无数次春江月明”能不能换成“许多次春江月明”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许多次”没有“无数次”数量多,也没有它感情强烈。

     师:是的,和上文的“远天”一样,在这里“无数次”也是需要放慢语速而且重读的。那你也试着读读。“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赵老师在品读意象时,对“远天”、“无数次”等修饰词进行了替换、品味,我认为此部分可省略。此单元的目标是品味意象,着重品味意象及主旨即可。讲一首诗不必面面俱到,应有专题意识。面面俱到便会流于形式,流于浅显,专题意识的教学才能使我们透彻深入地了解文本及内涵。

《神女峰》虽是一首现代诗,但其实是用传统的意象来表达现代的情感,老师对此点到即可。从教学效率角度看,篇幅短的文本可以适度拓展,一首现代诗,也不需要用大量的时间去解读。在专题教学意识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延伸拓展《致橡树》、《惠安女子》等作品。在系列作品的阅读中,学生可以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舒婷的爱情观。

赵老师的板书设计结合了“洪流”和“山峰”的元素,很好地紧扣了主题。

赵老师的这节课结合了古典诗歌鉴赏的方法,让学生很好的品味、体悟了诗歌,总体上非常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