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诗歌研讨会:《神女峰》课堂实录

标签:
神女峰现当代诗歌教育教学课堂实录 |
分类: 课例研究 |
《神女峰》课堂实录
商丘一高
一、导入——情境再现
同学们,你们现在看到的,正是著名的长江三峡中的巫峡,这座山峰,正是著名的神女峰。关于神女峰,有很多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战国时,楚怀王在游高唐时与巫山神女相遇相爱,但仙凡不能通婚,这段爱情无疾而终。后来,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同游巫山,他们都对神女一见钟情,并大胆追求,但神女却表示要为死去的楚怀王守贞。她日日眺望远方,最终化为一座山石。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神女峰。
多么动人的传说啊,因为这个传说的美丽,人们忽略了故事背后神女的苦痛。这块耸立在巫峡江岸的山峰,作为女性贞洁的化身,千百年来备受礼赞,成为广大妇女的道德楷模。3000年过去了,1981年,中国当代女诗人舒婷来到了这座山峰前。神女峰引发了她怎样的思索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神女峰》。
(配三峡游览片,去掉原片声音)
(板书:神女峰
请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意象,感悟语言。
二、学习课文
(一)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师:有人说,好诗是读出来的,请大家放声诵读,思考(PPT展示)“这是一首
学生读。
师: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生:意蕴很深刻的诗。
生:看不太懂。
生:好像是一首爱情诗吧。
师:看来大家对这首诗的看法不太一致,对诗歌内涵难以把握。
那么,请大家跟着老师的诵读,再次感受这首诗。
(二)再读诗歌,把握形象。
(教师配乐诵读)
请一位同学读读
师:这位同学读的不错,断句、节奏感把握的很到位,但是对于情感的把握需要进一步增强。
师:刚才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诵读,你对诗歌有了更进一步得了解。那你能在诗歌中能找到诗人的身影吗?诗人的身影出现在第几个小节里?哪些诗句能体现出来?
(请一位同学把体现诗人身影的句子读读。)
生: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
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师:“挥舞花帕
生:动作描写
师: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一个什么样的场面?你能把这几句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看到近处的神女峰,游人们纷纷挥动手帕;女诗人本来也在挥动手帕,但突然,她收回了自己的手,捂住了眼睛。当游人都散去了,她还站在船尾,思绪漫飞,如同翻涌不息的云。游人们的
师:非常好。女诗人为什么要捂住眼睛?
生:因为想到了神女的故事。
师:神女的故事在很多人看来是很美好的,诗人为什么就要“捂住眼睛”不敢直视?她站在船尾,思绪漫飞,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什么化作了山石,所以“捂住眼睛”不敢直视。
师:诗人想到的不仅仅是神女化作了山石,而且这种化作山石的坚贞精神代代相传,因此内心如江涛翻涌不息。那么,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呢?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划出诗歌意象并思考其象征意义。
让学生自由大声诵读
(三)三读诗歌,品味意象
师:本单元重在谈意象于诗歌的重要性,诗歌要选取最能表现诗人主观情思的意象。那在这首诗中,有哪些意象?又如何理解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
让学生随意说,说到哪解释到哪?
(花帕:代指游客们对神女峰的向往。
云:指代诗人翻涌不息的心。
江涛:诗人不宁静的内心。
梦:代指女子守贞的节操。
忧伤:代指为守贞操而失去自我。
石头:代指为守贞而孤独终老。)
生:
师::“杳鹤”和“春江月明”象征着什么?(幻灯片)
师:
生:远去的黄鹤。
师:是的,远去的黄鹤。其实也就是她那个遥遥无期的等待,美丽却又无法实现的梦。所以,杳鹤象征着:虚妄的空名,无望的等候
师:“春江月明”象征着什么呢?
生:月圆月缺,潮涨潮落。这是平凡而真实的生活,触手可及。
师:是的,其实“春江月明”都是美好的事物,眼前的美景,所以它指的是:现实的生活,真切的感受。
古往今来,多少女子把梦想安排在漫长的等待之后,而错过了美丽的现实生活,失去自己独立的人格,把忧伤永远地留给了自己。
师:那么在这里,“杳鹤”的“杳”是“远”的意思。再用“远天”来修饰“杳鹤”,是不是重复了?该不该去掉呢?
生:不该。
师:为什么?”
生:感觉音韵不和谐,也不能突出“杳鹤”的一去不复返。
师:看来你把握的很到位,去掉后,你试着读读“为眺望杳鹤”,再读读“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师:恩。可见,诗歌中一字之差,可能感觉上就相去甚远了。
师:“无数次春江月明”能不能换成“许多次春江月明”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许多次”没有“无数次”数量多,也没有它感情强烈。
师:是的,和上文的“远天”一样,在这里“无数次”也是需要放慢语速而且重读的。那你也试着读读。“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生2:金光菊和女贞子(板书:金光菊
师:金光菊是什么样子呢?
生:像菊花一样,金光灿灿
师:对,金光菊就像太阳花,开得肆意灿烂,无拘无束,充满阳光的气息
师:
生:应该和金光菊差不多,是一种花。
师:你猜的差不多,“女贞子”和“金光菊”都是三峡沿岸最常见的两种植物,在这里被巧妙用来对应封建礼教所要求的女贞,可谓是一语双关。
师:同学们,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要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观呢?
生:……对忠贞思想的一种不满;对神女守贞的不赞成。
师:说得好,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
舒婷,当代女诗人,初中未毕业就下乡插队,回城后当过多种临时工。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现为中国作协理事。在漫长的中国诗歌史中,主宰诗歌界的主要是男性。1979年到1980年之交,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诗歌也渗透着鲜明的女性意识。
而诗人自己从一个下乡知青到城市工人再到到女诗人的成长历程,也可以看出她要摆脱传统观念对她的束缚以及她对女性独立自主生活的一种向往。
(四)四读诗歌,深味情感
师:传统文化中,神女峰历来被认为是对爱情忠贞的象征。然而通过对意象的解析,我们发现诗人对这样的爱情观是赞成的还是批判的呢?
生:批判。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说说你们的观点?
(学生说的顺序不一定课件上的顺序一致,学生说到哪里老师随机应变分析到哪里,课件上有的就展示,和学生共同分析,课件上没有的就带领学生分析。)
生1:但是,心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师:这个反问句,也就是诗人认为神女应该是向往人间平凡的生活的,而不是真的想变成石头。
师:还从哪儿看出来?
生:2:“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师:请一位女同学来读读
女生读,体会情感。
师:读的感情很充沛,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
生:与其在那里变成山石无望等待,不如寻找现实的幸福。
生:能说到点子上。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贞洁的典范为人礼赞,却不能享受生存的快乐,经历真实的生命过程和情感体验。
这两句以强大、真挚的情感和理性精神宣告于世人,意欲抖落社会和自身的思想重担,走上妇女自由解放的历史道路。
生3: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师:“美丽的梦”是什么?为什么会“留下美丽的忧伤”呢?
生:“美丽的梦”指对爱人的等待,感觉是美丽的。
“美丽的忧伤”就是:这个梦虽美好,但是不能实现。
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对这首诗已经有了很深的感触。其实,
“美丽的梦”就是指传说中的女神忠贞不二,宁愿化作石头也要忠贞于爱情的美好愿望。
(幻灯片)陈腐的封建道德和男权社会,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要求和改造女性,派给他们“贤妻良母孝妇”的角色,以此作为妇道妇德的标准,使女性千百年来受着这些典范的约束。
师:你了解中国传统女性都受哪些陈腐思想约束吗?
生1:三从四德: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生2:女性从小被限制在家里,不得擅自结束男性和发生恋爱,从父母之命而嫁,从一而终。
师:是的。《烈女传》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就算是指腹为婚,从未谋面的未婚夫死掉了,社会的压力,道德的礼仪也会逼迫你守节终身,最后皇上会因为你的忠贞,赐给你一座贞节牌坊。
同学们,这是多么可悲多么可叹,你愿意要这样“贞节”的名号吗?你愿意抱着一座冷冰冰的贞节牌坊终老吗?
生:不愿意。
师:同学们不愿意,舒婷同样不愿意。舒婷的一篇散文《女祠的阴影》就阐明了《神女峰》的核心思想。
幻灯片:
我不是个女权主义者,在我的事业与女人职责中,我根据自己的天性与生活准则比较侧重家庭,我清楚我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可以损失时间,错过一些机会,在情绪与心境中遭到一些困难,但我不放弃做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
师:是的,正如舒婷所说的:“我可以损失时间,错过一些机会,但我不放弃作为一个女人的独立和自尊。”这下你能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心境了吧?千百年来,中国女性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这些女性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多么可悲呀!
师:还从哪儿可以看出诗人批判了?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老师慢慢读,和学生一起读)
师:诗人在这里,为什么说“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这“洪流”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生1:指这两种植物的怒放之状。极富视觉的冲击力。
生2:迎船而来的江面上的“洪流”
生3:一种背叛的思潮很强烈
师:是的,“金光菊”是向着阳光、无拘无束开放的;“女贞子”有很强的繁殖力,所以从表面上来看,“洪流”是指野花怒放之势,更进一步说,这是对传统观念汹涌恣肆的背叛思潮。
师:这新的背叛是什么?
生:背叛的是传统爱情观中对女性束缚的观念。
因为不想让妇女们再为了一个虚无的名号而断送自己的终身幸福了。
师:那么,同学们,要了解背叛的内容,就必须了解的当时背景:这首诗歌写于1981年,当时的思想和感情还比较禁锢,个人感情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人们还不太勇于去追求个性独立的幸福。所以,诗人所说的背叛就更显得惊心动魄,颠覆传统。诗人要背叛的不仅是神女坚贞守节成为的经典神话,要背叛的也不仅仅止于爱情,它指向一切对正常人性构成束缚的礼教锁链。
这种所谓的背叛在今天来看也许已经常态化,但是舒婷在当时提出来这种爱情观可以说是极为勇敢的和大胆的。
而诗人的这种创作风格,也恰恰符合朦胧诗的特点,也就是:
朦胧诗派:
三、师:学习了这首诗,同学们对神女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在就请以《致神女峰》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师:现在请同学们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诗人的情怀。(学生配乐诵读)
四、作业:
五、
http://s6/bmiddle/006Euq48zy77FZ9Fyn38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