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商丘市一高竟霞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举行

标签:
竟霞名师工作室启动教育教学 |
分类: 活动纪实 |
商丘市一高竟霞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举行
王莉
11月11日上午,中原名师工程竟霞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在商丘市一高综合楼名师工作室办公室举行。语文特级教师、商丘市一高党委书记、校长陈云昌,商丘市基础教研室书记李青峰,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学论与大学语文教研室主任王立副教授,数学高级教师、商丘市一高副校长隋俊礼,语文高级教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竟霞以及20多位工作室成员共同出席了此次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工作室导师、市一高分校教务处副主任语文高级教师郭春伟主持。http://s12/bmiddle/006Euq48zy77D6uURcL8b&690
市基础教研室书记李青峰高屋建瓴,作了精彩的发言。李书记指出,名师不仅要能释难解惑,并且还要有示范引领作用。名师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都要努力成长,打造最好的自己,从而引领影响一批人成为最好的老师。李书记提出工作室是学习的共同体,是教学教改的引路者、实践者,应努力成为学校的“急先锋”,不断向外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作为一位语文特级教师,李书记从更高的角度指出名师除了名声大之外,还应是立足于实践、服务于人民的“民师”,对学问机敏的“敏师”,与同仁碰撞、交流百家争鸣的“鸣师”,心能安静思考的“冥师”。李书记的精彩演讲,赢得了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http://s1/bmiddle/006Euq48zy77D6ylzmE00&690
名师工作室导师、商丘师范学院王立副教授强调教师要多读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读书密不可分,多读书才能多思考、善思考。王立教授主张“课要常教常新”,一则可以使教师快速成长,二则可以使教师摆脱职业倦怠。长期“职业倦怠”的老师成不了专家、名师,只能成为“教书匠”,所做的也只能是按部就班、毫无创新的教书。王教授建议工作室的教研活动可以采用“同课异构”“行动研究”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这样会有更多思想的碰撞,也更有利于大家对课文的研究和探讨。王教授还希望名师工作室能与师院帮扶结对,让在校大学师范生能在工作室的帮助下快速成长起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http://s14/bmiddle/006Euq48zy77D6O1cAd8d&690
工作室主持人竟霞老师在仪式上就工作室成员构成,工作室的目标、工作室成员的分工和工作室成员的职责等方面作了发言。竟老师指出工作室不仅要在语文教学领域打造“精品课堂”“精英教师”,而且要打破学科界限学会跨学科思考,加强校际交流,发挥创新精神,多角度思维推陈出新。竟老师表示工作室是大家共同的家,鼓励大家多读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读书和写作,多读多写,及时记录自己的灵感才能逐步成长。竟老师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努力把它打造成名师的摇篮,教学的基地,成长的阶梯,研究的平台。让老师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影响和带动更多教师,真正发挥名师的辐射和示范作用,培养一个一流的教育科研、一流的教学实践、一流的社会服务的名师团队。
http://s5/bmiddle/006Euq48zy77D6VybB224&690
最后,刘锞老师作为工作室成员代表发言。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刘老师表示要向行业专家学习,争取早日成为能起引领示范作用的老师。
会后,所有与会成员一起合影留念。
凤凰网对竟霞名师工作室启动活动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