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翔环境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标签:
博益智学习网教育考研 |
本文出自来源于博益智学习网,更多相关内容可直接搜索博益智学习网查看
书是孔繁翔主编的《环境生物学》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梳理知识脉络,浓缩学科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笔记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该教材的所有知识精华。
(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孔繁翔主编的《环境生物学》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编考研真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从历年考研真题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并对之做了详尽的解析。所选考研真题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考生可以据此了解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并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
课后习题答案
http://byz.100xuexi.com/Topper/Js/kindeditor/themes/common/anchor.gif绪 论
http://byz.100xuexi.com/Topper/Js/kindeditor/themes/common/anchor.gif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环境科学概述
1环境科学与环境问题
(1)定义
环境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广泛领域。环境科学是一门由环境问题导向所形成的学科。环境科学包括了相当广泛的、由各学科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许多新的研究方向,如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理学、环境物理学、大气环境学等。
(2)环境问题的由来
环境污染
a.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新的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在环境中难以降解和净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与大工业相伴而来的都市化、交通运输以及农业的发展,引起了许多环境问题,使人类生存的环境进一步恶化。
b.在工业发达国家,大气、水体和土壤及农药、噪声和核辐射等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严重挑战。
生态破坏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有所加强,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环境问题,如砍伐森林、破坏草原,引起了水土流失、水旱灾害和沙漠化。
(3)重大的环境问题(见表绪-1)
表绪-1
(4)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2.环境科学的发展历史
(1)相关学科的探索
1847年德国植物学家C.N.弗拉斯出版《各个时代的气候和植物界》,美国学者G.P.马什在1864年出版《人与自然》,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物种起源》,1897年英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
(2)环境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环境科学的形成
环境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5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重大问题后形成的。
环境科学的发展
a.1972年英国经济学家B.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R.杜博斯主编出版了《只有一个地球》一书,这可以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一部绪论性质的著作,从而形成了环境科学相对独立的研究体系。
b.要有效地保护环境,必须对人类社会自身的经济发展行为加强管理,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加强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行为的管理,才是解决环境问题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由此又产生了环境评价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一系列新的交叉边缘学科。自此,环境科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c.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在所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这一新发展观的指导下,环境科学又进入一个更高的新境界。
二、环境生物学概述
1定义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2.环境生物学形成与发展
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发达国家开始研究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随后又开展了水污染的生物监测和生物处理的研究;
60年代,环境微生物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70年代,高等院校设立了环境生物学或与之有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
3.环境生物学研究对象与任务
(1)研究对象及目的
研究对象
环境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与受人类干扰的环境间的相互关系。这里的人类干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二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破坏,即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研究目的
为人类维护生态健康,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和自然资源提供科学基础,促进环境和生物的相互关系以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