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桥》说课稿

(2019-11-26 06:43:11)

《桥》说课稿

东昌区沿江小学校张玉红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上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桥》。这篇课文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过,这次被编排在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的起始课文,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所以,课文承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都有所不同。从阅读的角度看,学生在五年级下册学习《桥》时,已经具备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第四单元专门编排小说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情节推进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不应把大量时间用在学生已经掌握的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上,而应该再往前走一步,重点引导学生揣摩情节与环境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基于我对教材和学情的认识和分析,结合课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把握小说“设置悬念、借助环境描写推进情节、烘托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情节,感受小说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如何让学生提炼出关键情节。”将教学难点确定为“能够准确恰当地梳理情节。”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扶、放”三步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与文本的对话。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用梳理情节图的学习方法借助环境描写,感受形象。
        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引出情节图,明确学习目标。
        首先以问题“我们以前是怎样感受老汉这一形象的?”引出“梳理情节图”的学习策略,接着以《穷人》情节图为例,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梳理情节图,梳理情节图有什么好处?
        (二)梳理情节图,感受人物形象。
        学生梳理情节图最大的障碍就是:抓什么词去梳理?为了解决学生无从下手这一难题。我将学习梯度放缓,采取“扶着走”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抓住环境变化和人物变化两条线索进行梳理,同时灯片搭藤,给出第一个环境提示“山洪来临”,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充分给足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一方面充分放主动权,让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独立思考,概括梳理;另一方面,多关注学习能力弱的孩子,继续弯下身子,帮扶到底,直至弄懂。
         在学生梳理好情节图之后,我顺势利导,请学生到前面展示自己梳理的情节图,并安排了“推动高潮”这一交流环节。引导学生明确:对全篇小说整体感悟后,能找到最触动心灵的小高潮,体会作者情节设置的悬念之巧妙。在学生对老汉的形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以后,再以“拓展诗歌”和“补白颁奖词”为平台,内化小说中的老汉形象,带给孩子们不一样的震撼,进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拓展阅读,巩固梳理情节图能力。
         在经过了“引、扶”两个教学环节之后,学生基本掌握了梳理情节图的方法和阅读小说的关键,接下来,我找到了一篇跟《桥》的构思相似的雨果的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这是新选入四年级下册部编教材的一篇课文,把它作为拓展阅读材料,正好可以完成一项补学任务。可谓一举两得。我让学生采用刚才的方法独立阅读,梳理情节图,感受人物形象。学生完成这个拓展阅读的同时,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以上是我本节课的粗浅构思,如有不当之处,希望大家课后提出宝贵意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